白飯有紅斑!專家揭「紅米混入包裝米」難吃現象 碾米廠損失慘

▲▼稻米,水稻,紅米混白米,稻田。(圖/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水稻田混有紅米的稻株。(圖/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吃飯時大家會注意到有些白米飯是否帶有紅線、紅斑?或是在糙米飯中摻雜一些紅色的米粒?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今(22日)表示,這些都是混雜紅米的產品,仔細品嘗,混雜的米飯吃起來的口感較乾硬,混雜越多,適口性越差,主要和「稻種純度」有關,嚴重混雜紅米的水稻田會降低稻穀產量與品質。

台東場表示,近年因跨縣市秧苗調度,紅米發生有日趨嚴重情形,紅米外觀呈現紅色,植株較高,早熟,易落粒,稻穀休眠性高,已成水田中重要雜草,故又稱為雜草型紅米。田間栽培時,若秧苗或田間混雜比例高,會使當期作產量及品質下降,且掉落田裡的紅米休眠期可達1-2年,使未來幾期作稻米混雜風險相對提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稻米,水稻,紅米混白米,稻田。(圖/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紅米混入包裝米時,消費者則易吃到口感乾硬,食味品質較低的產品。

▲▼稻米,水稻,紅米混白米,稻田。(圖/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台東場助理研究員廖勁穎指出,稻農或育苗場沒拿到比較純的種苗,才會這樣,口感不會好吃,甚至會覺得很糟,純粹吃白飯不淋上肉汁,吃得出來,炒飯或加肉湯等則難以分辨。混雜愈多,除口感差外,對碾米廠是一大衝擊, 因消費者買白米,都希望買到透明、漂亮又好吃,碾米廠假設收到100公斤稻穀,正常最後米出去有70公斤,若混雜嚴重,把紅米挑掉,可能只剩50至60公斤,導致糙米率、白米率明顯下降,損失多。最後紅米混入包裝米,消費者易吃到口感乾硬,食味品質較低的產品,也就是紅米入侵時,生產者、加工業者及消費者都受到影響。

▲▼稻米,水稻,紅米混白米,稻田。(圖/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田間進行去偽去雜工作可有效減少紅米混雜,提高稻種純度。

為提升稻米品質,有效減少田間紅米的發生,台東場建議,在生產過程要有以下2點防範撇步:

1、取得優良種苗:產生紅米的原因,主要為秧苗品種混雜所致,純正的稻種繁殖工作專業性高,從田區整備到收穫調製均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建議農友避免自行留種,以免造成品種混雜。應該向合格秧苗業者購買高純度的秧苗,以三級繁殖制度下設置採種田的業者,或向各改良場所技術移轉,取得原原種之業者尤佳。

2、田間管理:若田間已有紅米混雜情形,因紅米具有休眠性,掉落於田間生長後,易造成下一期作稻米混雜,建議農友可採「增加灌水、整地作業」:如田區有紅米發生,收穫後建議田區淹水,促使紅米發芽後再耕犁,並以7至14天間隔,重複2-3次,除了可以耕除前作落粒稻種,也兼具雜草防除功效。

另外,「田間去偽去雜」,進行2-3次田間去偽去雜工作。在插秧後進行補秧期間,如發現非插秧行株距位置上長出之秧苗,可直接踏埋至田裡,避免混雜等。在曬田至水稻孕穗時,建議巡查田間是否有提早抽穗、葉片暗紅或植株特別高大的稻株,如有需整叢割除;水稻勾頭後,建議巡查田間稻株穀粒是否有顏色暗紅、帶有雜斑或高度不同之異型稻株,若有也需整叢割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