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質子確實比較小 電核半徑為0.84087飛米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全球物理學家積極欲解開質子大小的謎題,繼2010年之後,包含清大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透過奇異氫原子的雷射光譜確認了質子確實是出乎意料的小,若能解開這個質子大小之謎,則有探索「新物理」的可能性。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6日舉行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劉怡維參與國際研究團隊有關「質子大小之謎」 (proton size puzzle)的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成果並發表在1月25日出版的Science期刊。

這項研究成果經由緲子氫原子的躍遷(transition),再次量得質子大小為0.84087(正負差0.00039)飛米,與2010年數據相符,將精確度提高了1.7倍,與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DATA)的差異由5個標準差擴到7個,並得到了質子的磁半徑(magnetic radius)。

質子、中子及電子是組成物質的3個基本元素,質子具有磁性,是個小磁鐵,超精細結構的量測可以推出質子磁力大小。目前質子的公認值為0.8768飛米,每1飛米為1公尺乘10的負15次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怡維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不只背離了現有的相關理論與實驗,更讓百年來建立的原子物理學出現矛盾與不一致,包括量子電動力學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或是雷德堡常數,都將面臨挑戰。

國科會表示,至今眾多理論學家與實驗學家仍努力設法解開這個不一致的數據:稱之為質子大小之謎。過去以一般氫原子,或是電子-質子散射所進行的量測都因此發現而被重新分析、檢視,甚至將重啟過去的實驗。來自不同領域的理論物理學家也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項物理學中的不一致,包括超越標準模型的有趣理論架構。或是設想比現今更加複雜的質子結構,試圖在理論上進行補救。

國科會指出,質子是由3個夸克所組成,是一個有著空間展延的物體。帶著電核與磁性的夸克,在空間上的組合方式,也就造成質子的電核與磁性在空間上的分布,也就是質子的大小。

質子大小量測可利用緲子(一個特性像電子,但是質量為其200倍,並且生命週期較短的基本粒子)與質子組合成緲子氫原子 ,透過雷射光譜學的方法,量測緲子氫原子的能階,也就能精確地決定了質子的大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