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黃揚明。(資料照/豈有此呂)
實習記者石嘉豪/台北報導
針對總預算遭在野聯手大量凍刪一事,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凍結數高達1381億元,史上最高」,並質疑「豈有前例」,不過,媒體人黃揚明今(15日)表示,事實上,在2006年,民進黨政府就曾遭大量凍結總預算,且超過2400億元,由此可知,不是「豈有前例」,而是「真有前例」。
李慧芝在周四(13日)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指出,總預算遭史無前例大幅凍刪,並列出12項恐導政府運作致窒礙難行的部分,認為都是「豈有前例」的手段,其中包括,刪減總數未宣讀、部分刪減提案竟超出預算數、刪減總數史上最高、多案解凍條件困難、部分通刪不得流用等。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總預算遭大量凍刪,且有多案的解凍的條件相當困難。(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然而,黃揚明進一步點出,李慧芝發了12項總預算的「豈有前例」,其中第5項說,「凍結數史上最高:主計總處核算凍結數高達1381億元,史無前例的暴增」。
黃揚明說明,原本在三讀後,媒體報導立法院估算凍結額度為2600億餘元,可見經主計總處核算後,凍結數額其實已經大幅減少。此外,黃揚明表示,事實上,中央政府總預算被凍結數額超過1381億元,還真的有前例。
黃揚明說,2006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被凍結超過2400億元,當時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也不過1.6兆,約15%的總預算遭凍結,那才是真的「凍」搖國本,由此可見,大量凍結不是「豈有前例」,而是「真有前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