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握!拜登見習近平「露齒燦笑」有玄機 2動作洩內心超尷尬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二十大工業國(G20)峰會前會談,肢體語言專家詹姆斯(Judi James)分析,2人在全球媒體鏡頭前互相問候,有時流露友誼,有時又試圖向對方展現權力。其中,拜登全程露齒燦笑,實際上暗示著內心緊張,握手後輕摸鼻子、雙臂不自然前傾的站姿,也傳達出內心尷尬。

▲▼拜習會,習拜會。(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上首度會面。(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會面。(圖/路透)

詹姆斯分析,拜登一見到習近平,在幾英尺外就面露微笑、伸出手臂,流露出喜悅之情。不過,在中國通常是上級或較年長者先伸出手,握手力道也較輕,拜登卻使用美國慣用的強力握法,甚至雙手包住習近平的手,「誇大投射出溫暖甚至友情的信號」,但也「把權力轉移至對自己有利的態勢」。

雖然習近平比較被動,但隨後就回應拜登的握手方式,「2個男人的手臂彎曲角度相似,暗示著積極性,2人大拇指都翹起來,也暗示相同的意思。他們的手臂伸直、掌心打開,表明對於會議抱持開放態度。」習近平握手3、4下後,把拜登轉過來面對鏡頭,意味著「接手控制權」,並露出看起來更成熟的閉唇微笑。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峇里島會晤。(圖/路透)

▲拜登把手放在習近平背上,被視為「權力之舉」。(圖/路透)

接下來,拜登卻做出2個暗示尷尬的動作,突然舉手輕碰鼻子,似乎試圖隱藏表情或感受,手臂垂下卻微微往前、落在身體前方而非兩側。不過,最後他把手放在習近平背上,「引導」對方前往會議地點,在政治上被視為「權力之舉」。

詹姆斯說明,問候儀式通常是為了表達真誠甚至友情,但世界領袖會面時,往往暗藏微妙的權力地位信號。本次會面中,「拜登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看起來開放又友善,但也比看起來冷靜得多的習近平更尷尬」,而2人都想要向世界傳達訊息,也就是儘管華府與北京緊張關係持續,2國領袖仍能友善禮貌地互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