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素質差?張競分析「中印邊境衝突」 連開戰時間都選錯

▲▼ 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Ladakh)加萬谷(Galwan valley)衛星影像。(圖/路透)

▲中印雙方在拉達克地區(Ladakh)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激烈衝突。(圖/路透)

實習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中印邊境衝突在短短一個月中,釀數十人死傷,雙方關係日漸惡化,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的中華民國榮民張競也對此發表看法。張競認為,大部分的人都只關注在死傷人數的多寡,不過如果從兵力、時間等要素來分析,就可以發現在這場衝突中,印軍的素質其實略嫌差勁。

張競表示,多數媒體針對中印邊境衝突一事,大多著眼於雙方的死傷人數對比,不過若要看出誰的實力更為堅強,應該要以基本的戰術來觀之。軍事行動可分為「突擊」、「襲擊」和「襲擾」作戰,「突襲」會進行攻略並占領,「襲擊」是進行實質性破壞,「襲擾」則是讓對方產生心理性震撼,僅僅視情況破壞,而從印度投入的兵力來看,明顯是「襲擊」。

印度投入大量兵力,且並非將焦點置於造成心理威脅,而是有意實質破壞。不過從他們的行動模式來看,由於一次性將大量人力投入目標區、不懂得分遣兵力,加上沒有在實際控制線附近先配置備援兵力待命,所以當情況對他們越來越不利時,也沒有多餘的「籌碼」可以用。

▲中印邊境衝突的看法。(圖/張競提供)

▲張競分析了中印邊境衝突的雙方實力。(圖/張競提供)

張競也指出,從印軍的指揮官和重要幹部遭俘虜後,竟然沒有任何有組織性的抵禦和攻擊,整個部隊幾乎可說是完全瓦解,所以死傷慘重也不令人意外。

如果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張競認為,印軍的作戰行動時間非常不佳,多數的軍隊會選擇在夜間行動,趁著敵軍體能和注意力最差之時,發動攻擊,但印軍卻是在「午後黃昏」的時間點開戰,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戰場狀況也更難掌握,不利於撤逃、管控。

張競還提到,印軍還有一個明顯的疏失,他們並沒有考慮過戰況發展,其中包含禦寒裝備不足、伙食不足導致的失溫凍死,且兵力的年齡多數偏高,體力也較差。此外,戰爭多是在打後勤,但張競在比較了中印雙方後發現,共軍傷員是用直升機護送,印軍傷員則是以擔架和車輛運送。

張競表示,除了兵力、時間等要素,從共軍的角度來看,他們釋放了大量的低階印軍返回實際控制線是個聰明的行為,因為如果大量俘虜,不但會耗費許多人力,且還增加作業負荷,因此不如讓這些人返回,藉以讓印軍忙於善後,無力再發動攻擊,同時也能讓印方得知,共軍手上仍留有重要幹部。

▲中印邊境衝突的看法。(圖/張競提供)

▲張競從兵力、時間等角度分析此次衝突。(圖/張競提供)

據《BBC中文網》報導,中印幾十年來,時常在爭議地區發生衝突,且雙方多站在自身角度來相互指責。中國認為,這次的邊境衝突是由印度所引起,隨著中美情勢日趨緊張,美方便趁著共軍無暇兩線作戰之時,拉攏印度,印度也因此信心大增;另外,由於印度官方公布的疫情與死亡人數遠低於實際情況,進而引發輿論,因此中國認為,當局正是透過戰爭來轉移公眾焦點。

在經濟層面,中國還認為,印度的國防武器多是從國外採購,近年更是亞太國家的最大進口國,不過若是預算出現紅字,加上沒有迫切的國防需求,那可能將會被迫降低軍費支出,因此印度才會製造邊境衝突,同時也增加美國武器的採購;另又因印度疫情控制不佳,迫切需要資金,因此極力吸引國外投資,而川普更呼籲美國製造業撤出中國,並轉移至印度,導致雙方關係不佳。

▲▼中印邊境,中印邊界,中印衝突,中國,印度,解放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印度邊境部隊(BSF)在通往拉達克的公路沿線檢查站站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印度則認為,邊境衝突是由中國所挑起,因為對方的經濟迅速發展,所以才會趁機到處擴張;又因疫情打擊導致經濟衰弱,所以中國便到處挑釁,這樣一來就能模糊焦點,而印度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此外也有印度的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印度擔任了WHO的主席,所以中方為了脅迫他們配合關於「台灣的立場」以及「疫情評估」的說詞,所以就在邊境製造紛爭。針對這次衝突,印度各界多數主張應強力反擊中方的侵略,更有不少人士發起抵制中國產品的運動。

至於歐美多國的觀點則大多偏向印方,認為是中國的「強勢」及「有意擴張」所致。另外,較為中立的人士則分析,由於中、印兩大國都不希望被外界認為是較為「軟弱」的一方,因此無論雙方是否具有開戰的意圖,邊境衝突在短時間內,都難以告一段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