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能反解放軍登陸?張競駁:反而有帶路的作用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力發電廠Walney Extension。(圖/路透)

▲風力發電機。(示意圖/路透)

記者邱茀濱/綜合報導

未來將在苗栗到雲林外海一帶,聳立超過700支、高度和扇葉直徑超過150公尺的風力發電機,但網路上卻流傳稱這些離岸風場可大增解放軍登陸的難度。對此,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則持反對意見,指出每支風電都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迎風,相隔間距要很寬,根本做不到阻擋登陸船團的效果,甚至直言還能做為「登陸作戰的標定參考物」。

張競表示,離岸風力發電機海域、近岸風力發電機的灘岸地區,過去數十年來都未曾發生過大規模正規兩棲作戰,所以無法就戰史證明風力發電機是否具備「戰時反登陸」的功能,但這確實可以討論。

張競指出,密集佈設之深水離岸風力發電機所在海域,「確實是有可能成為礙航海域,但若該海域並非位於兩棲攻略目標區與兩棲船團海上運動啟航港兩點連線之上,換言之,就是不在海上運動航渡階段必經海域,其實對防禦兩棲進犯,根本就不會發生任何影響力。」

至於近岸淺水區風力發電機鄰近目標區灘岸的效果呢?張競則解釋,各個基座柱狀結構建物相距太遠,「單憑風力發電設施,實在難以發揮阻絕效用,必須搭配其他水下與灘岸阻絕物,才有可能發揮效用。」

事實上,「台灣有些適合兩棲進犯之灘岸目標區,由於地形太過平坦,難以辨識與定位導航,以往還有演習誤登其他灘頭糗事發生。」張競說,如今若是設立此種風力發電機,對於導航能力較弱之兩棲裝甲車輛與舟艇,其實更有利於其作為避雷離障參考陸標,順利抵達預定登陸灘岸區,因此更可能對灘頭防禦作戰產生負面影響。

張競點破,對共軍兩棲裝甲車輛與登陸舟艇來說,其實台灣沿海養殖作業所使用的各種海生物棲息搭架,以及近年來蓬勃發展之養殖箱網,「才真是最難以突破穿越之迷宮詭陣」。

他解釋,這些海生物棲息搭架或養殖箱網潛藏在水中,不但無法運用偵搜裝備精準定位,還須仰賴蛙人部隊搜尋加以爆破清除之網架,因此成為共軍兩棲進犯台灣最頭痛的障礙;「反而近岸風力發電機柱狀建物,會有利於共軍標定此等障礙物,並派遣蛙人在除雷破障階段加以清除」。

不過,張競最後還是透露,整個台灣防禦共軍兩棲進犯的重點,其實早就從灘岸轉移到西岸各個港區。他舉出沙盤推演稱,共軍會派遣快速機動部隊奪佔台北、觀音、梧棲、麥寮、布袋、安平、興達或高雄等要港,再運用滾裝貨輪入港,直接下卸甲車,以機甲部隊顛倒正面,直接突穿撕裂我沿海防線,此種威脅程度遠高於從灘岸採取兩棲正面強行攻堅作戰方案。

▲苗栗後龍風力發電的工程,距離岸邊雖有3至5公里遠,但施工的噪音卻讓居民十分困擾。(圖/記者黃孟珍翻攝)

▲苗栗後龍風力發電的工程。(圖/記者黃孟珍翻攝)

►夏日旋風!安耐曬「小金瓶」下殺688元

►有沒有過期的票券,點這邊讓你的過期票「復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