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分析世衛遭罵爆3關鍵 譚德塞一昧順從中國又嘴硬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譚德塞面臨輿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7日指責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疫情的反應太慢,他接著與該組織秘書長譚德塞隔空交火。《紐約時報》分析則指出,世衛被攻擊的主要原因有三點,其中包括早期未能敦促中國採取行動,且輕信中國政府的說法。

《紐時》(The New York Times)8日刊出專文,標題為「川普就新冠病毒批評世衛。他並不是孤單的」(Trump Slammed the W.H.O. Over Coronavirus. He’s Not Alone.e)。批評人士指出,世衛過於信任中國,未能在早期階段呼籲其改正錯誤。不過也有人認為,任何組織對於政府的權力其實都有限制。

川普7日先指責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反應太慢,未能及時警戒全球。這並非世衛首次面對這樣的批評,他國政府官員、衛生專家與分析人士都對該組織提出質疑。日本副總理、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近期還說,一些人開始把世衛稱為「中國衛生組織」(Chinese Health Organization),因為這個單位與北京有著密切關係。

▲▼ 美國總統川普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槓上WHO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世衛是聯合國(United Nations)其中一個機構;該組織8日則反駁外界質疑並聲稱,世衛及時提醒了全球注意新冠肺炎(COVID-19)的威脅,也致力確保所有成員國都能有效應對疫情。

世衛支持者還認為,世衛已盡力對抗歷史上少有的公共衛生威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8日透過聲明讚揚世衛,對於戰勝COVID-19有著「絕對關鍵」的地位,日後時間將評估這些成功與失敗。以下則是世衛受到攻擊的主要原因。

世衛未能敦促中國改正早期的失誤

去年12月,武漢先出現一種神秘的病毒性肺炎病例,中國衛生官員卻要求吹哨者沉默,多次淡化疫情的嚴重程度。就算到了1月中旬,隨著病毒透過中國邊境向外擴散,中國官員仍稱可以控制,也沒有證據顯示能大規模在人際間傳播。

世衛支持中國政府的說法,包括1月也曾強調沒有人傳人的證據。批評人士認為,世衛多次服從北京,導致疾病蔓延,一群國際專家直到2月中旬才獲准拜訪武漢。

▲▼ 武漢封城。(圖/路透社)

▲武漢最初發生新冠肺炎病例。(圖/路透社)

薛頓賀爾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國際衛生專家黃嚴忠(Yanzhong Huang,音譯)說,中國本可以採取更有力的措施,特別是在初期階段時,發生掩蓋、怠惰的行為。黃指出,SARS於2002年與2003年爆發期間,世衛曾批評中國政府試圖隱瞞疫情,希望提高其透明度。

世衛遲遲不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儘管病毒蔓延到至少6國,並迫使湖北省部分地區1月下旬進入封鎖狀態,世衛仍不願意宣布緊急情況。世衛官員當時表示,針對是否宣布緊急狀態,委員會出現不同意見,下結論的時機還太早。

美國表示對多數曾拜訪中國的旅客實施入境限制後,世衛還稱旅遊限制不必要。直到3月11日,世衛終於把新冠病毒疫情稱為「大流行」。

位於巴黎的非營利組織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事務高級顧問戈德門特(François Godement)說,這場災難真的降臨到其他地方之前,世衛當時的反應會讓各國不願及早採取有力措施,

不過,世衛8日則稱,自中國官員去年12月31日首次報告疫情以來,組織就提醒成員國注意重大風險與結果,也提供多項資訊。古特雷斯說,同樣的事實可能被不同的機構解讀。

中國在世衛的影響力正在增長

內文描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把強化與國際組織的目標放在首位,而由美國掌握的全球秩序,對於中國的崛起是一大障礙。事實上,美國才是世衛的主要捐助者,中國僅奉獻一小部分,但北京近年來透過其他方式,擴大自身在聯合國的影響力。

《紐時》指出,中國政府曾遊說世衛,以此宣揚傳統中藥;儘管有些科學家懷疑這些藥的效用。去年,世衛把中藥納入《全球醫學綱要》,此舉遭到支持野生動物權利的活動人士批評,這可能導致非法販運野生動物的情況增加。

中國一直尋求在國內外推廣治療冠狀病毒症狀的中藥。世衛上月則在其位於中國的網站,刪除「傳統醫藥可能有害」的警告,因此又受到抨擊。

►譚德塞嗆「如果不想見到更多屍袋」 川普痛批WHO:對世界不公平
►譚德塞要川普「別把病毒政治化」:如果你不想看到更多屍袋
►譚德塞拖很久才認「嚴重」! 日本副首相:有人說WHO應改稱CHO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