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工研院展示偏鄉可用精準醫療

▲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工研院展示偏鄉可用精準醫療。(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研發的「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打破傳統重量的限制,400g完全輕量可攜。(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天(29日)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展示18項從預防、精確診斷、到精準治療的跨領域全方位醫療照護技術,其中的亮點技術「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連線檢驗,有助於偏鄉與重症醫護使用。

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即日起到12月2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今年的工研專館共發表18項「從頭到腳」的醫療照護技術,涵蓋放射腫瘤科、內外科、眼科、檢驗、醫醫美等領域,讓醫療更精準、服務更個人化。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指出,工研院具備高階醫電與影像、再生醫學研發與體外診斷、雛型品試製、檢測服務、GMP試量產場域等研發能量;現在也積極結合台灣醫療服務與資通訊等軟硬體技術優勢,投入系統整合的創新,朝智慧化、精準化的醫療發展。 

工研院這次展示的「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主要就是因為過去超音波檢測設備不但笨重且只能放置在醫療檢驗所中,增加檢測限制,而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則是打破傳統重量的限制,400g完全輕量可攜,具64通道、且可更換不同頻率的探頭,與智慧手機連線後即可進行模式成像,讓醫護人員可隨時隨地進行檢查,可以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在偏鄉與重症醫護室,更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最佳功效,未來將整合深度學習技術,進行肝臟疾病的定量分析,邁進智慧診療領域。

▲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工研院展示偏鄉可用精準醫療。(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多孔型、緻密型兩款「生物可降解膜片」高階植入式醫材,具有生物可分解與可承受手術強度的特性。(圖/工研院提供)

還有降低患者疼痛、避免組織沾黏感染的「多孔型與緻密型生物可降解膜片」,主要是因應目前全球包括氣胸、惡性肋膜積水等肋膜疾病人口約50-100萬人,傳統皆以滑石粉或器械摩擦的方式進行胸肋膜沾黏手術,不但會引起患者劇烈疼痛,摩擦後產生的傷口與組織液,也有極大風險導致組織沾黏與感染,而工研院研發全球首創的多孔型、緻密型兩款「生物可降解膜片」高階植入式醫材,具有生物可分解與可承受手術強度的特性,多孔型可以微創方式應用於胸肋膜沾黏手術,不但避免患者劇烈疼痛、防止肺葉再次坍塌,也避免傷口感染與組織沾黏風險,現已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以及工研院看準醫美商機,所研發的「影像導引超音波溶脂系統」,除了能以非侵入性的高能超音波進行溶脂治療,以熱能使膠原蛋白收縮、形成拉皮效果,並可讓醫師在施行手術時,透過影像掌握皮下脂肪狀況,藉此調整超音波探頭聚焦深度,針對不同脂肪層來溶脂,目前已與瑞傳科技簽訂先期技術授權。

最後則是再生醫學利器的「細胞試量產平台」,主要是許多慢性疾病隨著老化而增加,像阿茲海默症、骨關節退化、黃斑部病變、攝護腺肥大等,導致醫療照護支出負擔提升,這個技術不但研發高效增殖人類間質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調配出讓細胞生長又大又壯的黃金比例,近年來又研發了讓細胞穩定成長、大量繁殖的細胞反應器,可繁殖品質穩定、數量足夠的細胞,因此如今已成功應用在20多例臨床寵物案例,成功讓毛小孩重新趴趴走,未來可望應用於人體,搶攻2020年全世界再生醫學市場2兆元商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