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博鰲論壇公佈《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圖/翻攝澎湃新聞)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2025博鰲論壇今(25)日在海南舉行,並公佈《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報告稱,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AI)等領域展現的蓬勃創新活力,證明中國是美國無差別揮舞制裁大棒的風險世界中,重要的創業安全熱土,或將刺激相關領域的投資並帶動經濟增長。
▲DeepSeek。(圖/路透)
《新京報》報導,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拉開帷幕。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指出,今年年會主題定為「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緊扣當今時代重大課題和挑戰,有利於在變局中更好地把握前進方向,促進團結合作,謀求共同發展。
據了解,本屆博鰲論壇將重點聚焦AI發展的帶來的創新和紅利,在論壇發佈的報告稱,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業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佈的產品R1給華爾街帶來巨大衝擊,其以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顛覆目前人工智能市場的格局,「這也引發了市場對美國人工智能技術領先中國多年觀點的質疑。」
分析指,DeepSeek是美國對中國進行芯片(晶片,下同)出口限制所激發出的創新,DeepSeek不僅改變了人工智能產業「算力至上」的底層邏輯,更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和關鍵產業的發展韌性和產業活力,強化了中國在不確定世界中的安全島角色,提振了全球市場主體對中國營商環境、科技創新能力及長期發展潛力的信心。
報告提到,AI等數位技術的快速迭代在推動數位貿易發展的同時,引發其對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的擔憂;具備不同程度數位技能的人群將從數位貿易中獲得不同程度的紅利,或面臨不利影響。縮小數位鴻溝的關鍵之一在於,加強數位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點各國已在採取行動,然而,數位技能的培養在亞洲尚未得到足夠重視。未來,應加大對數位技能培訓的研究與投入,提升全社會的數位素養,從而推動數位貿易的包容性發展。
報告認為,中國產業轉移近年受到內外部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呈現出複雜多變的態勢,然而,中國產業向外轉移的調整仍未結束,但結構和趨勢正在發生顯著變化,「2025年,中高端產業的外遷速度和規模預計將放緩,尤其是AI等數位經濟領域的外遷勢頭將會削弱,中國留住外資產能的基本盤優勢依然存在,長期來看仍是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報告強調,產業轉移將使區域內的產業鏈聯繫不斷加強,而中美之間的價值鏈將會延長,「國內低端產業的發展在成本上升通道難以阻斷的情形下,其轉移趨勢需要觀察未來一段時間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範圍和深度,以及如何處理數位技術與就業工人之間的矛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