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食安辦今宣布,未來有國產鮮乳標章才能稱「鮮乳」,外國乳品統稱牛奶、手搖也需改名。(圖/路透)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鮮乳標示爭議落幕,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今(14日)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日後要取得國產鮮乳的標章,才能標示做「鮮乳(fresh milk)」,此外包括進口乳品在內等,皆稱之為「牛乳(milk)」。食安辦指出,此方案預計2026年7月上路,後續包括生乳製成的加工品、手搖飲鮮乳茶等,都會有新的規範,需要變更名稱。
食安辦主任許輔說,今天總共有兩場,上午由農業部主辦、下午衛福部,整個政策方向是要幫助我國酪農提升國產鮮乳標章的位階,避免消費者的誤解,「所以日後希望要取得國產鮮乳的標章,才能標示做鮮乳」,經過跨部會討論後,用這樣的方法才能更近一步幫助酪農。
許輔指出,上午跟產業端的酪農討論後,初步大家都接受這個方式,下午與衛福部討論,包含有食品產業跟相當多國外單位駐台進行說明,在食品產業界的部分主要是提出,法規的寬限期能更長一點,還有對於複雜的加工形態要有更清楚的後續指引。
許輔提到,駐外單位也有提出意見,今天包含美商工會、歐商工會、日本在台協會以及澳洲與紐西蘭等,都有派員到場開會,很詳細的說明措施,希望在修訂國家標準之後能符合國際規範、跟國際接軌,沒有要貿易障礙。
至於駐外單位是否認為此舉是貿易壁壘?許輔說,今天是很客觀的說明後續可能的措施與方向,跨部會討論後找出最可行理想的方式實施,是不是會因此反對而不做,邏輯不是這樣。會這樣做,就是希望跟國際接軌、跟國際規範一致,本來的「fresh milk」跟國際一樣都改成「milk」。
「要取得國產鮮乳標章,中文品名才能用鮮乳。」許輔強調,也就是牛奶是牛奶,鮮乳是更高等級的乳品。他指出,過去國產鮮乳標章是類似商標,現在是在食安法上明定,提升國產鮮乳標章位階,對於國內酪農會有幫助。
針對法規部分,許輔提到,鮮乳、保久乳的標示規定,經濟部標檢局有一個CAS的國家標準,還有連帶跟鮮乳牛乳相關的,本來叫做鮮乳,後續會改為牛羊乳,另外還有9個經濟部的標準。農業部的部分,鮮乳標章的核發使用要點、優良畜禽產品基準乳品專責、產銷履歷台灣良好農業規範的家畜類乳用篇,連同衛福部共3個部會,都有相當多的行政規則或規範要調整。
許輔指出,此方案預計明年7月份,這3個部會的規範都會同時上路,至於業者提出要延長寬限期等需求,會在跨部會討論其必要性,「假如沒有特別考量的話,依規劃就在明年7月上路」。
許輔說,院長卓榮泰定調要透過跨部會討論,希望修正規則可以幫助酪農,讓「鮮乳」的用詞可以給國產鮮乳來用,看了之後認為要跟國產鮮乳標章用一致,才能提升標章位階又能幫助酪農,避免消費者誤解。
許輔表示,針對國產生乳做的加工品、手搖飲鮮乳茶要怎麼規定,因為這些詞都會使用到鮮乳,今天下午的說明會還沒辦法很詳細討論清楚,後續會在跨部會討論後,正式實施前還會再跟業者進一步說明討論。
記者追問,目前國產鮮乳擁有國產鮮乳標章的比例?許輔說,依據農業部資料,有95%取得國產鮮乳標章,還有少數沒有取得,後續會請農業部協助輔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