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3年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ETtoday專題「死刑 刑?不行?」受肯定

▲113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頒獎-專題中心「死刑 刑?不行?」報導獲得平面新聞類優等獎。(圖/記者謝盛帆攝)

記者陳詩璧、潘姿吟/台北報導

在「九一記者節」前夕,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於今日(30日)舉辦了113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頒獎典禮。《東森新媒體ETtoday》連續第3年獲得評審肯定,專題中心製作的「死刑 刑?不行?」榮獲平面新聞報導類優等獎。出席典禮的貴賓包括台北市政府觀傳局局長王秋冬、電視台主持人陳文茜、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等。評審委員代表、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莊伯仲表示,今年共有189件作品參賽,最終僅有15組獲獎,得獎率僅7.9%,這些獲獎作品均為精選之作。

▲▼113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頒獎典禮。《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題中心製作的「死刑 刑?不刑?」榮獲平面新聞報導類優等獎。(圖/記者潘姿吟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13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頒獎典禮。《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題中心製作的「死刑 刑?不行?」榮獲平面新聞報導類優等獎。(圖/記者潘姿吟攝)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妙熙法師指出,星雲大師曾提到媒體能救台灣,這次頒獎典禮不僅表彰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同時也紀念了「九一記者節」,意義深遠。

莊伯仲教授進一步說明,「死刑 刑?不刑?」專題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原因有二:首先,企劃用心且別具巧思,採訪對象涵蓋廣泛,包括死刑犯、受害者家屬、贊成與反對廢死的學者與NGO、國際特赦組織、輔導死刑犯的牧師,甚至執行過槍決的法警等。其次,報導結合了AI科技和死刑民調,使資訊更為完整,易於理解,這樣的表現值得2個讚的高度肯定。

「死刑 刑?不行?」採訪團隊為專題中心陳詩璧、潘姿吟、林挺弘、林緯平等人,陳詩璧表示,團隊投入4個月時間製作專題,從資料梳理開始整理37位死囚的檔案,並從國家圖書館找出相關歷史資料,協同公司製作團隊運用AI繪製死囚樣貌,還透過志工協助,與死囚歐陽榕多次探視後進行書信採訪,了解其獄中狀況和對憲法法庭的看法。

陳詩璧強調,「死刑是否違憲?」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立場,雖然它並非新議題,但今年憲法法庭召開,媒體仍然需要善盡社會責任,提高大眾對死刑議題的關注度。為此,ETtoday採訪團隊展開了一系列採訪計劃,投入大量時間精神尋找死刑的相關人物,說出他們的真實感受,並透過文字敘述與事件分析,將繁雜的案件和法律條文以白話文呈現,讓不同立場的意見能在同一系列報導中得到平等討論。她同時感謝公司的支持、同事們的努力,以及主辦單位和評審的肯定,最後,她感謝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使得每個艱難議題都能公開討論。

▲▼113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頒獎-專題中心「死刑 刑?不行?」報導獲得平面新聞類優等獎。(圖/記者謝盛帆攝)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灰西裝者)頒發優等獎項。(圖/記者謝盛帆攝)

今年參賽作品的主題涵蓋社會正義、環境問題、長照議題、教育、交通、醫療、死刑、貧富、勞工等領域。參賽報導總計189件,其中包括平面作品93件(含學生作品5件)、廣播新聞報導37件(含學生作品1件)、電視新聞報導59件(含學生作品4件),是近6年來參賽作品數量最多的一屆。評審工作由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黃肇松教授領銜,聯合8位專家學者進行,最終選出15組得獎團隊。

中國新聞學會秘書長楊盛昱指出,今年所有參賽作品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他指出,優質的新聞報導源於記者的親身實地採訪,強調「新聞是跑出來的」這一新聞工作的精神。秘書長讚揚參賽者們深入社會各層面,用腳步丈量真相,用筆觸描繪人性,充分展現了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113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頒獎典禮。《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題中心製作的「死刑 刑?不刑?」榮獲平面新聞報導類優等獎。(圖/記者潘姿吟攝)

▲113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評審委員代表、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莊伯仲表示,今年共有189件作品參賽,最終僅有15組獲獎,得獎率僅7.9%,這些獲獎作品均為精選之作。(圖/記者潘姿吟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