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討論「重啟服貿」沒意義 經貿結構10年來變化極大

▲▼陸委會副主委、發言人詹志宏。(圖/記者蔡紹堅攝)

▲陸委會副主委、發言人詹志宏。(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蔡紹堅/台北報導

「重啟服貿」的議題近日引起許多討論,陸委會副主委、發言人詹志宏29日表示,全球經貿結構、中國大陸的經濟環境在這10年來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用10年前的時空背景來探討要不要重啟服貿,沒有意義。

詹志宏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兩岸之間要推動任何議題的談判,不是由任何一方來決定,而是雙方經過磋商之後,接受了這個議題,然後才能開始進入談判,也就是說,關鍵在雙方對於某一個議題,有沒有「需求」。

詹志宏說,10年前的環境,台灣那個時候的政府,希望能跟大陸的經濟比較緊密的結合,從大陸得到比較多的協助,中共方面當時,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一再的講是「讓利」,也是希望能跟台灣的經濟緊密結合,用經濟的因素來套牢台灣,「10年前雙方有這個需求,就開始了這個談判。」

▼服貿當年引起巨大反彈,並導致了「太陽花學運」。(圖/ETtoday資料照)

▲▼太陽花學運。(圖/ETtoday資料照)

詹志宏指出,但是過去這幾年來,全球經貿結構、中國大陸的經濟環境及內需外銷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用10年前時空背景來探討要不要重啟,沒有意義。」

詹志宏說,最近這陣子以來,國內有非常多的人在討論要不要重啟服貿,但整體觀察起來,大多數業者、學者專家並不認為現在有重啟談判的急迫必要。

詹志宏也強調,中國大陸這幾年一直躲在「九二共識」的招牌後面,迴避兩岸之間應該進行制度化的協商,「一直迴避、一直躲避,這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至於「兩岸監督條例」有沒有必要,詹志宏認為,提案是立委的權利,但行政院的態度已經很明確,現在的「兩岸條例」第五條之三,就已經涵蓋了兩岸政治性談判、簽署協議等的監督。

民眾黨日前在臉書上指詹志宏4月20日曾公開表示要「儘速完成服貿、貨貿談判」。對此,詹志宏澄清,他那天回答的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問題,ECFA跟服貿、貨貿談判是兩回事,不是同一回事,且他的回答是說,中共應該移除兩岸談判的政治前提要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