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2季GDP僅增0.4% 北大學者:可每人發9萬消費券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坦承,中國第2季經濟發展極不尋常,超出預期的因素帶來嚴重衝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坦承,中國第2季經濟發展極不尋常,超出預期的因素帶來嚴重衝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實習記者蘇郁晴/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第2季的GDP年增長率只有0.4%,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最低的季度成長率,也更加凸顯「清零政策」對該國經濟的衝擊。北大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建議,中國政府可向每人發放2萬元(約新台幣9萬元)消費券,才能更有效地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周五(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相較第1季的4.8%,中國經濟第2季GDP增長僅0.4%,近乎「零成長」,不但比市場預期的1.2%還低,更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小增幅,上半年中國經濟成長也因此被拖累,只達2.5%。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一場「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表示,「第2季中國經濟發展極不尋常,超出預期的因素帶來嚴重衝擊」,並希望在第3季度推動相關經濟政策後能盡快回歸正常軌道。

此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受訪時指出,依照上半年資料顯示,若是今年要達到李克強提出的約5.5%的經濟成長目標,下半年成長率就必須要達到9%,顯然不現實。曹和平認為,中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達到6%才是有可能的。因此全年的成長目標應調整到4到4.5%,才是比較合理的預期。

曹和平還表示,造成中國上半年「確實低於預期」的GDP有2個主要因素。第1是因為「整個業界」低估了新冠疫情肆虐對上海造成的影響,也低估了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連帶受影響後,對經濟的傷害,不僅是傷害了生產,同時也傷害了消費。

第2個原因則是外部因素。全球目前仍處於經濟下行期,受到歐洲劇烈的軍事衝突蔓延的傷害,使得整體經濟承受了巨大的下行壓力。同時,他也建議中國政府,可以發放每人2萬元的消費券,並表示大家應該「放開思想」,刺激消費比刺激生產來得更加划算、更加有效,因為刺激消費不會把錢浪費在落後產能上。

中國經濟正在為其「清零政策」付出代價,而越來越多變種病毒的出現也不斷提高實行該政策的難度。不過,曹和平認為,中國現在還來得及在政策上加強支持的力度,呼籲整個社會共體時艱,保護大眾對經濟的預期,且尤其要加強對年輕族群的支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