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指上海居民怒抗議 發文嘆「封控相當極端」要引導

▲▼ 上海疫情,吳凡 。(圖/視覺中國)

▲上海市民排隊做檢測 。(圖/視覺中國)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上海封城進入第13天,陸續出現小區斷糧缺物資,引發居民不滿抗議。對此,《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發文,指封控是「相當極端」的臨時治理狀態,別光講好的,要引導人們的預期對接現實情況。

▲▼ 胡錫進談防疫 。(圖/翻攝自微博)

▲胡錫進指出,看到網上流傳的影片,顯示上海某個小區的居民憤怒抗議 。(圖/翻攝自微博)

胡錫進9日在微博發文,看到網上流傳的影片,顯示上海某個小區的居民憤怒抗議,還有一些人晚上從窗戶高聲喊叫,展示情緒。另有,其他城市也有「唱國際歌表達不滿」的影片流到網上。

胡錫進指出,抗疫的時間長了,人們會煩躁,基層工作有漏洞或不盡人意的地方,就會成為情緒的引爆點;封控是相當極端的臨時治理狀態,「我們的城市不是為這種狀態設計的,封控期間有一些漏洞肯定避免不了。」

他接著表示,封城期間的物資供應也不太可能達到城市正常運轉時的水平,呼籲當局「對這一切應該多講,別光講好的,要引導人們的預期對接現實情況」,國家應建立起對疫情經濟受損者的「補償機制」,這是大平衡應有的一份題中之意。

▲▼ 上海疫情。(圖/翻攝自微博)

▲不少市民高價購買的蔬菜包,竟是外省支援的物資,懷疑有人在賺「國難財」。(圖/翻攝自微博)

胡錫進稍後再發文,指上海、長春抗疫打得如此艱苦,經濟代價如此之大,一定要高度珍惜這爭取來的寶貴時間,與時俱進地探索動態清零的新方法新工具。

他指出,民眾普遍擔心是現實的,「費這麼大力氣清零了,但Omicron的傳播力這麼強又這麼隱蔽,再出現新的大面積感染怎麼辦?沒完沒了封城總不是辦法吧?」

胡錫進呼籲,不能放棄陽性輕症、無症狀以及密接居家隔離的嘗試。把集中隔離和建方艙醫院佔用的大量資源進行轉化,用來監督落實居家隔離,使每一例居家隔離都執行到位,應是經過努力完全做得到的。

他最後指出,中國不太可能出現從嚴格防控中某一天突然宣佈「放開」的那一幕,動態清零路線沒有錯,它會隨著醫學手段的進步和防疫經驗的積累不斷延展,以變應變,直到與病毒危害的無限弱化在終點匯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