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貓熊村/村民與野生貓熊共生 氂牛減產維護國寶聚居地(下)

文/封面新聞 記者杜江茜  李佳雨 楊濤報導

四川雅安寶興的磽磧村被外界稱為「熊貓(貓熊,下同)村」,吸引不少關心及愛護大熊貓的人士前往探秘,從事大熊貓保護30多年的高華康便是其中一員。高華康在39年前於磽磧的林場守候28天,終於抓拍到罕見的大熊貓野外產子瞬間,「這裡地廣人稀,海拔和環境都是最適合牠們;磽磧的每一條溝裡都有大熊貓。」

▲磽磧村氂牛。(圖/封面新聞)

▲磽磧村獨特的自然環境是貓熊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圖/封面新聞)

從地理位置上看,邛崍山脈隨著造山運動隆起,構成四川盆地上高聳的骨架,暴露於雪線之上形成一系列巨大雪山。這一面峽谷封閉,保持著原生棲息環境,是古老孑遺動物天然的避難場所。有這樣的原生環境,人與大熊貓之間便有了交集。

如今,村民們碰見大熊貓,最多也就遠遠用手機拍下。那些在樹上發呆、在草坡曬太陽、在河溝邊喝水...多數時候,大熊貓懶懶看一眼,慢悠悠鑽進林子深處。有次放牛,村民阿杰看見一隻大熊貓向他跑來,他拼命逃跑,平息後又悄悄返回,「原來牠在竹林裡弄了一個好大的窩,裡面有才生下不久的小崽崽。」

▲磽磧村氂牛。(圖/封面新聞)

▲磽磧村民飼養氂牛作為重要的生活及經濟來源。(圖/封面新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在2021年10月正式設立,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也從「瀕危」降為「易危」,長期與熊貓為鄰的歲月中,磽磧也正在改變。這是阿杰持續減少氂牛數量的第3年。從最多時的200多頭到如今不足20頭,理由很簡單,要給大自然喘息的機會。

磽磧人一直以來將氂牛全年散養在高山牧場。四川大學李錦教授說,這個村子裡用一種最純樸的自然平衡,不但有冬春和夏秋兩季的草場輪換使用,更關鍵的是,每戶人家的氂牛數量是恆定的,「這家新買了1頭小氂牛,那就要宰1頭。」

直至2000年後,牛肉價格上升,這種平衡才被打破。隨著氂牛數量激增,阿杰發現自家的牛開始吃不飽了,與之相對應的是能長到小腿高的草場恢復期也逐漸變長。對此,他開始減少氂牛數量,與此同時,身邊的鄰居都開始做同樣的事。

▲磽磧村氂牛。(圖/封面新聞)

▲控制氂牛數量是磽磧村民維護貓熊棲息環境和大自然復育的最重要「一件事」。(圖/封面新聞)

阿杰小時候被選中去寶興縣唱了當地一首關於大熊貓的歌曲,長大後,他做護林員保護大熊貓,而未來,他計劃還要持續減少氂牛數量。

當地村民這種純樸的認知,和學術上的觀點相契合。在動物保護領域,熊貓兼顧「傘護種」和「旗艦種」的角色,牠生存的區域能覆蓋很多其它物種的棲息地。因此,保護熊貓也就保護了更多的物種與環境。

據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管理分局工作人員介紹,過去四年,雅安完成大熊貓棲息地修復21.18萬畝,建立3條大熊貓棲息地走廊帶,進行4個珍稀野生植物小種群、7個珍稀動物物種的保護研究工作。

在磽磧下轄的村子中,大熊貓保護被寫進村規民約,村民必須聚在一起,認真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在當地的習俗中,需要簽名的都是很莊重的場合,例如蓋房、祭祀、紅白事等,這也代表著當地村民將保護熊貓、與熊貓共生列為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家住在貓熊村(上)

我家住在貓熊村/記者花23年紀錄藏族鄉村 從觀察者成一家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