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春暖花開面朝大海 黑海艦隊與俄羅斯野望

▲「黑海艦隊」一天之內就能直達地中海,掐緊歐洲咽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烏克蘭變天,引來俄羅斯部隊「入關」,劍指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或許可以「脫俄入歐」(事實上很難),但克里米亞絕對下行。主要原因倒不是因為這個自治共和國60%的人口是俄人。而是這裡是戰略重地,這裡有黑海艦隊!

普丁對烏克蘭危機的處理方針,簡言之,是「重烏克蘭,所以保克里米亞。保克里米亞, 所以衛黑海艦隊! 」箇中原委,得從帝俄時期說起。

俄羅斯本來有東、西方的身份認同問題。「俄國現代化之父」》彼得大帝(682—1725年)銳意西化,他把首都遷至北部瀕海的聖彼得堡,並且在1703年建立了「波羅的海艦隊」。

正如傑出的戰略理家馬漢難(Alfred Thayer Mahan,1840 –1914)在他的經典《海權戰略論》(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 ) 裡所倡言的:控制海洋,即可控制全世界。有了艦隊,彼得大帝才有爭霸海洋(對抗瑞典)的本錢。

但是,波羅的海一年有9個月的冰凍期,艦隊只有3個月時間可以從北邊進入大西洋 ;因此,同樣面對歐洲、卻擁有不凍港的黑海艦隊,地位就更形重要了。

「黑海艦隊」於1783年由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立。同時建立的,還有克里米亞港口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的重要性在於:黑海是暖洋,終年不凍,艦隊只需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天之內就能直達地中海,掐緊歐洲咽喉,比另一主力「北方艦隊」快上一星期。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節節失利的俄軍派遣由「波羅的海艦隊」拼湊成「第二太平洋艦隊」馳援。艦隊繞了半個地球從非洲好望角前往中國,途經大西洋、印度洋與台灣海峽,全程18,000海里,到達時已人困馬乏,結果大敗。若非因「克里米亞戰爭」戰敗,受條約限制不能讓「黑海艦隊」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馳援,戰果可能很不一樣。

俄羅斯目前有「裏海」、「波羅的海」,「巴倫支海」(北方艦隊)、「黑海」、「太平洋」五支艦隊。儘管擁有50艘戰艦的「黑海艦隊」在「五大艦隊」裡並非最強大( 次於北方與太平洋)。但它巡弋的水域,正是中亞地區能源輸往歐洲關鍵區域,也是西方和北約滲透俄羅斯中亞腹地的重要通道。

因為地緣關係,「黑海艦隊」在不同程度上都參予或影響過車臣戰爭及喬治亞戰爭。因此,「黑海艦隊」的實戰經驗凌駕在其他艦隊之上。

像克里米亞如此一塊風水寶地,俄羅斯豈肯輕言捨棄?但是,1954年,當時的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阿莎力」的把克里米亞劃給了自己的祖國烏克蘭。他未料到的是,日後的蘇聯竟會解體,烏克蘭會公開揚棄舊日盟友俄羅斯,投向歐盟的懷抱。

而曾被稱為「沙俄皇冠上珍珠」的克里米亞,如今成了一處可能引爆戰爭的火藥庫。要說服懷著「大國再起」野望的俄羅斯總統普丁,放棄這個「黑海艦隊」基地,用膝蓋去想也知道很難! 目前基地是租的,但為免夜長夢多,日後烏克蘭變卦,所以,普丁不無可能趁著這個機會用搶的!

▲俄軍在克里米亞部署圖。(圖/取自網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