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圖/記者林名揚翻攝)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5日舉行「共同面對的威脅:當前地緣政治下的印太聯盟及責任分擔」聽證會,主席、共和黨籍參議員里契(Jim Risch)在會中點名台灣,強調在中國威脅持續升高的情勢下,台灣的國防支出必須持續成長。同場與會的前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則指出,評估一國的防衛責任不應僅限於國防支出占GDP的比例,台灣在國家韌性與民防等面向的投入,也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中央社報導,里契在開場致詞中舉例指出,韓國維持國防支出占GDP超過2%,在區域安全責任上表現出色,並強調「台灣也必須持續增加國防預算」。這項發言凸顯華府內部對印太地區安全分工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對中國日益強勢的擴張行為所帶來的安全挑戰。
薛瑞福則表示,過去外界常以軍費占GDP比例作為衡量標準,但這未必能全面反映一國對區域安全的貢獻。他指出,美國距離印太地區遙遠,需依賴當地盟友提供軍事准入、設置基地與飛航權等協助,而這些合作型態同樣是安全責任的一部分。
他以菲律賓為例,儘管其國防支出僅占GDP的1.5%,卻在「加強國防合作協議」(EDCA)下,開放9處軍事據點供美軍使用,其中有些據點更緊鄰台海地區,具重要戰略價值。這類非量化的合作方式,顯示光憑國防預算難以衡量真實貢獻。
針對台灣,薛瑞福指出,雖然台灣目前國防支出已達GDP的2.5%,但若加計在能源、通訊、基礎建設與民防上的投資,其實在「全方位安全」的準備上貢獻良多。他直言,「台灣或許應該獲得更多認可。」
民主黨籍參議員夏亨(Jeanne Shaheen)也在會中強調,盟友確實應該承擔合理的國防開支比例,但她同時肯定印太夥伴,特別是台灣近來已展現強化防衛的努力。她提及,台灣目前正努力將國防預算推升至GDP的3%以上,並呼籲外界應給予適當肯定。
總統賴清德日前已於14日宣布,將推動特別預算,協助國防支出提升至GDP 3%以上,強化台灣的整體防衛能量與嚇阻力,對應日益嚴峻的區域情勢。此舉也正回應了美方在印太安全網絡中的期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