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愛吃蝦!他1天泡蝦場10小時 靠「特殊塗裝浮標」開新人生

▲▼製作浮標的達人楊小錡。(圖/記者林挺弘攝)

▲楊小錡的手作浮標在釣蝦圈相當受歡迎。(圖/記者林挺弘攝)

記者林緯平/採訪報導

釣蝦文化在台灣發展超過40年,將泰國蝦帶入大眾的視野裡外,同時有許多產業鍊伴隨而出,除了常見的活蝦餐廳外,浮標、釣蝦竿、天秤、釣具箱都是一系列「周邊產品」,這些產品成為了國內外釣客熱烈討論的焦點。45歲的楊小錡,因為對釣蝦的熱愛而投身於製作浮標的行業,他製作的特殊塗裝浮標已經在釣蝦界贏得了廣泛的認可。

楊小錡擁有7年釣蝦資歷、5年釣競經驗,「其實,最一開始會接觸釣蝦,單純是因為太愛吃蝦!」他解釋,以前覺得買蝦貴,剛好朋友邀約釣蝦後發現,「透過提升釣蝦技術,居然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吃到更多蝦。」因此,從「如何釣蝦」開始的他,開啟了一整天泡在蝦場10幾個小時的日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段把釣蝦當家常便飯過程,楊小錡不僅提升了技巧,更對這小巧如硬幣尺寸的「浮標」(俗稱:阿波)產生極大興趣,更在認識了「標師職人」的愛蝦同好後,進入浮標界,他說:「因為,經過多次交流,對方竟開口說要教我製作浮標。」他從此開始了「做標」人生。

手作浮標跟一般工廠大量生產的浮標,最大差別在於塗裝精緻度,然而,要做出自身特色,更是一大考驗。在師傅領進門後,楊小錡自己在家摸索近2年的時間,他笑著說:「當初做出來真的有夠醜,那些作品(試做品)我都還有留著,不能看啊!」

▲▼製作浮標的達人楊小錡。(圖/記者林挺弘攝)。(圖/記者林挺弘攝)

▲現在追求個人化、特色化,許多釣客會想買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浮標。(圖/記者林挺弘攝)。

投入全職製標師時間已經3年的他,習慣在凌晨時工作,「經常在深夜時刻才能靜下心,那才是我能與浮標對話的時刻。」不斷鑽研下淬鍊出的作品,讓楊小錡開拓出自身市場,而他精緻手繪的阿波成為釣客搶買的聖品,更吸引其他標師仿效。

楊小錡謙虛說道:「可能是對自己產品沒信心,所以更用心去做,現在市場很競爭,我希望能讓消費者在收到產品時的『期待感』不會破滅,因此每一個浮標都做得很用心。」

▲▼製作浮標的達人楊小錡。(圖/記者林挺弘攝)。(圖/記者林挺弘攝)

▲楊小錡因為本身愛釣蝦,開始投入釣蝦產業的工作。(圖/記者林挺弘攝)。

台灣釣蝦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張林裕也提到,許多國外的釣客來台灣不僅是為了觀摩和學習釣蝦技巧,必定到釣具店朝聖、購足裝備。這種從觀光到購物的一條龍服務,已經成為另類台灣之光。「這些周邊產品正體現了台灣特有的文創精神!」張林裕表示,只要透過有效的市場包裝和推廣,釣蝦產業將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

完整專題:
從疑慮到成功:泰國蝦的「蝦歷史」見證台灣繁榮之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