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疑慮到成功:泰國蝦的「蝦歷史」見證台灣繁榮之路

在過去的40多年裡,台灣的釣蝦場不僅見證了島嶼經濟的飛躍,也在經歷COVID-19疫情挑戰時間,一度面臨暫時關閉的命運。然而,這個台灣獨有的熱門休閒活動,如今依然是許多人尋求週末放鬆的首選之地。究竟,這項深受喜愛的活動是如何誕生的呢?與泰國蝦又有何深刻關係?《東森新媒體ETtoday》進一步深入調查發現,這得從半世紀前開始說起……

早期台灣的養殖業很少「單獨」養蝦,而是採取將其與各類魚種共同養育的混合養殖模式,面對著依賴不穩定的天然蝦苗所帶來的挑戰。

然而,伴隨著民國60年代(1970年)初期政府對於養蝦技術的積極推進及技術日益成熟,台灣養蝦業迎來了一個轉折點。人工繁殖蝦苗的成功研發,標誌著養蝦產業的新篇章,草蝦成為這一時代的主流品種,揭開了台灣養蝦業黃金時代的序幕。這一發展,不僅促進當地經濟,也為台灣養殖業的創新與多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廖一久博士(右2)觀察蝦苗培育結果。(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提供)

在人工草蝦蝦苗技術取得進展的2年後,當時在聯合國農糧組織服務的林紹文博士,1970年自泰國引進約300尾淡水長臂大蝦(俗稱:泰國蝦)蝦苗至台灣水產界,並在隔年由水試所東港分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前身)實現了人工繁殖,為台灣的養蝦產業注入新活力。

然而,泰國蝦的落地之路並不平順,早期的養殖實踐屢次受挫。

東港養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葉怡均透過文獻回顧,起初泰國蝦在台灣繁殖不太順利,直到某次意外,前輩們才發現,「泰國蝦雖為淡水蝦類,但其蝦苗培育須在鹹水,突破此關鍵點後,奠定泰國蝦在台灣養殖的基礎」。

在國史館修纂處協修薛月順的研究《台灣「草蝦王國」的形成(1968~1988年)—政府與民間扮演的角色》中,他論述了早期漁民對於「人工草蝦」育成率的懷疑,這種懷疑態度導致最初很少有人願意嘗試養殖。正是這份對人工繁殖蝦苗的疑慮,讓泰國蝦在台灣初期的推廣過程面臨了重重困難。

▲東港養殖研究中心肩負重責,為目前台灣研究泰國蝦的唯一單位。(圖/記者林挺弘攝)

葉怡均指出,泰國蝦的養殖與當時同期進行人工繁殖的草蝦相比,因泰國蝦頭大身小、不耐冷凍的特性,無法成為當時的主要養殖蝦種,也因為這些先天因素,不受消費者和養殖業者的青睞,且當時正值草蝦養殖的鼎盛時期,這也影響了泰國蝦推廣的成效,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儘管如此,仍有一群先鋒蝦農投入泰國蝦養殖。

李姿靜在《里港泰國蝦養殖產業的發展》論文中提到,約在1976年左右時有3位蝦農,最早在開始在屏東里港養泰國蝦,發現其報酬率很好,便開始有許多原本務農的鄉民開始跟著轉作。

自1979年於里港養泰國蝦的林清湶,為早期投入的蝦農,家裡原是種植香蕉,但後經友人介紹泰國蝦好養、價格好(當時香蕉1斤5元、泰國蝦1斤可達百元)等誘因下,開始養殖泰國蝦。現年73歲的蝦農笑著說,「以前泰國蝦真好養,只要撒飼料、確保增氧機有運作,就能穩定收穫,而且相較於種香蕉,勞動量也大幅減少。」

▲林清湶正於蝦池中撒飼料,他稱養泰國蝦比務農來得輕鬆許多。(圖/記者林挺弘攝)

所有的困難,在首批實踐者的成功案例和隨之而來的豐沛報酬,逐漸引發了漁民們興趣與後來的一窩蜂搶進。當時泰國蝦到底是賣給誰?林清湶說到:「當時是賣給附近的餐廳!」因此蝦需求量不大。

然而,在同一時期,一個新興產業悄然興起——專門設置讓人釣泰國蝦的「釣蝦場」。據李姿靜在其論文中記載,1978年,一位想推廣泰國蝦的大盤商在屏東市勝利路挖了一個池塘供人釣蝦,沒想到這一舉動竟引起了轟動,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民眾對休閒娛樂的日益追求,不到10年的時間內,全台灣已開設了超過千家釣蝦場。

▲現今泰國蝦養殖約有8成集中在屏東地區,其中又以里港、九如等地為大宗。(圖/記者林挺弘攝)

進入1980年代中期,隨著釣蝦場的迅速發展,林清湶開始購買土地挖建蝦池,以擴大養殖量。他回顧當時的盛況,一個蝦池通常能收穫超過300斤的蝦,每斤售價可達120至130元。為了配合蝦車運輸,將蝦運送到中、北部的釣蝦場或餐廳,他們通常在凌晨4點多開始捕捉蝦,等待早上5點多蝦車來收貨。

泰國蝦在台灣的真正興起,可追溯至1987年,那時,台灣的草蝦產業因為大規模的病害爆發而遭遇重創。根據資料顯示,當年的草蝦產量從80,279公噸銳減至隔年的31,171公噸,此後一直沒有恢復。近5年來,草蝦的產值仍不足泰國蝦的1/20,這一情況顯示出泰國蝦在台灣水產業的地位逐步上升。

在屏東高樹一代擁有20多個養蝦池的陳仲賢,大約在1991年初於屏東九如開始泰國蝦養殖,他直言,「那時候泰國蝦市場非常好,主要是釣蝦場的需求。」當時一輛大型蝦車會一次收4、5千斤的蝦,再一路往北分送到不同蝦場,僅約1成供給餐廳。直到1996年左右,隨著專賣泰國蝦料理的餐廳逐漸增多,餐廳對泰國蝦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目前,大約8成的泰國蝦養殖業集中在屏東地區,特別是里港和九如等地,這些地區因氣候溫暖穩定,且擁有豐沛的地下水資源(淡水),成為泰國蝦養殖的理想地點。根據漁業署的統計數據,近5年,屏東地區的泰國蝦產量約6,079公噸,年平均產值達到18億新台幣。

系列報導

從小池塘到千家釣蝦場:泰國蝦引爆的全台熱潮

台灣活蝦料理的興起:從釣蝦場到專業餐廳

從封閉到開放:釣蝦的國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