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看浴火重生的衡陽重現文化風采

記者趙禕/湖南報導

為大陸2023年湘台經貿交流合作會活動宣傳熱場的「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繼續在湖南省進行;第三天行程來到被稱為「雁城」的衡陽市。儘管抗戰期間衡陽全城幾乎全部毀於日軍砲火,但是在幾十年來眾人努力下,許多按照舊時原貌重建的建築,重新為這座城市添上富有文化底蘊的氣息。

號稱方圓800里的南嶽衡山有72峰,其中位在衡陽市區的回雁峰只有96.8米,但是卻被稱為「衡山第一峰」,因為衡山72峰從南到北排列,回雁峰剛好是南邊第一座峰,於是理所當然的名冠衡山諸峰了。回雁峰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雁向南飛過冬的時候,這裡是最後一站,也是北歸的起點,所以稱為回雁峰;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座峰的山形像隻大雁,正張翼回翔。

▲回雁峰腳下門樓霸氣寫著「南嶽第一峰」。(圖/記者趙禕攝)▲回雁峰腳下門樓霸氣寫著「南嶽第一峰」。(圖/記者趙禕攝)
▼回雁峰上的建築已經按原貌重建,包括大雁造型的涼亭、底部72根支柱寓意南嶽72峰的回雁閣、相傳雁峰寺小和尚用拖把寫的缺筆「迴雁」牌匾等。(圖/記者趙禕攝)▼回雁峰上的建築已經按原貌重建,包括大雁造型的涼亭、底部72根支柱寓意南嶽72峰的回雁閣、相傳雁峰寺小和尚用拖把寫的缺筆「迴雁」牌匾等。(圖/記者趙禕攝)
▼寓意「登高自此起步」的「上達」牌坊,兩邊雁峰長聯由台灣書法家洛夫先生書寫,以170個字囊括衡陽的風景名勝和歷史名人;背面則是民國初年衡陽書法家蔣鈐蘅寫的「莫作等閒觀」。(圖/記者趙禕攝)▼寓意「登高自此起步」的「上達」牌坊,兩邊雁峰長聯由台灣書法家洛夫先生書寫,以170個字囊括衡陽的風景名勝和歷史名人;背面則是民國初年衡陽書法家蔣鈐蘅寫的「莫作等閒觀」。(圖/記者趙禕攝)

過去回雁峰上最古老的建築是雁峰寺,它的前身乘雲禪寺從公元513年就建在這裡,隋朝時改名雁峰寺,歷經唐、宋、元、明四朝屢次毀壞又屢次重建,直到清朝初年才建成龐大的規模。抗戰時整座寺的建築都毀於日軍戰火,重建之後回復原本的面貌,也回復了往日香火鼎盛的時光;寺裡大悲閣供奉觀世音菩蕯、壽佛殿供奉無量壽佛。

▲回雁峰上香火鼎盛的「雁峰寺」。(圖/記者趙禕攝)▲回雁峰上香火鼎盛的「雁峰寺」。(圖/記者趙禕攝)

回雁峰響亮的名聲還因為有許多歷史名人的詩文以它為典故,像是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裡寫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詩人杜甫暫居衡陽的時候也寫過「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的詩句,另外像劉禹錫、柳宗元、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人都寫過膾炙人口的詩文。

▲如今回雁峰的綠化率達到96%,是衡陽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圖/記者趙禕攝)▲如今回雁峰的綠化率達到96%,是衡陽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圖/記者趙禕攝)

回雁峰是文人雅士詠頌的地方,同樣位在衡陽市的石鼓書院則是培育文人雅士的聖地。和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的石鼓書院,位在湘江、蒸水、耒水三江匯流處的石鼓山上,從公元810年的唐代時就建起來了,歷朝歷代出自這裡的人才眾多;重建後的石鼓書院也保留了舊貌,因為它的地理環境優越,吸引遊人如織,旁邊的湘江更是酷夏裡衡陽市民消暑游泳的好去處。

▲站在石鼓書院裡的院樓上可以一覽湘江、蒸水、耒水三江匯流的盛景。(圖/記者趙禕攝)▲站在石鼓書院裡的院樓上可以一覽湘江、蒸水、耒水三江匯流的盛景。(圖/記者趙禕攝)
▼石鼓書院的建築也都按原貌重建。(圖/記者趙禕攝)▼石鼓書院的建築也都按原貌重建。(圖/記者趙禕攝)
▼石鼓書院中間廣場立著孔子像,每年在這裡舉行祭孔大典;書院的課堂按照舊制擺設,上座是講師的位置,下方有課桌的是有學籍學生的座位,無桌板凳則是來此遊學旁聽生的位子;原本供學生住宿的號房則改成了介紹書院的展廳。(圖/記者趙禕攝)▼石鼓書院中間廣場立著孔子像,每年在這裡舉行祭孔大典;書院的課堂按照舊制擺設,上座是講師的位置,下方有課桌的是有學籍學生的座位,無桌板凳則是來此遊學旁聽生的位子;原本供學生住宿的號房則改成了介紹書院的展廳。(圖/記者趙禕攝)
▼在一眾仿古建築的書院裡,景區入口這棵樹齡1200多年的銀杏樹就成了最具年代感的代表。(圖/記者趙禕攝)▼在一眾仿古建築的書院裡,景區入口這棵樹齡1200多年的銀杏樹就成了最具年代感的代表。(圖/記者趙禕攝)
▼在這裡,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書院護衛工作已經改由高科技的智能機器巡邏車扛起重任。(圖/記者趙禕攝)▼在這裡,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書院護衛工作已經改由高科技的智能機器巡邏車扛起重任。(圖/記者趙禕攝)
▼書院旁的湘江是酷夏下衡陽市民消暑游泳的好去處。(圖/記者趙禕攝)▼書院旁的湘江是酷夏下衡陽市民消暑游泳的好去處。(圖/記者趙禕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風鼎盛的衡陽也藉著文創之風,開發出許多文創商品,把衡陽的文化瑰寶注入商品廣泛的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一同感受這裡的文化內涵。

▲衡陽藉著文創之風開發出許多商品向世人推廣,讓更多人一同感受這裡的文化內涵。(圖/記者趙禕攝)▲衡陽藉著文創之風開發出許多商品向世人推廣,讓更多人一同感受這裡的文化內涵。(圖/記者趙禕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