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如何與社會溝通?Y’s Day 週三青年日熱議「從通靈到通議」

▲Y’s Day 「週三青年日」,26日晚間舉行「司法改革」系列第4場座談活動,探討「從通靈到通譯 ——司法如何與社會溝通 」 。(圖/記者陳弘修攝)

▲Y’s Day 「週三青年日」探討「從通靈到通譯 — 司法如何與社會溝通 」 。(圖/Y’s Day 週三青年日,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共同主辦的Y’s Day 「週三青年日」,26日晚間舉行「司法改革」系列第4場座談活動,探討「從通靈到通譯 ——司法如何與社會溝通 」,活動主持人、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表示,拉近司法與人民的距離向來是司法改革的重點,如果人民不了解司法,乃至有誤會,怎麼改革都事倍功半。

在這場座談活動中,應邀出席與青年互動的學者專家,包括了司法院「加強司法與社會對話推動小組」副執行秘書何友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常務理事吳豪人、律師李晏榕、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劉珞亦,以及「一起讀判決」社群經營者、律師蕭奕弘。

在座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如何透過媒體讓司法知識向下扎根」、「法治教育」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司法院「加強司法與社會對話推動小組」副執行秘書何友倫表示,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後,司法院成立「加強司法與社會對話推動小組」,以深入溝通、搭起司法與社會對話的橋樑為目標,除了傳統的政策宣導外,也針對當代社會的特性,使用多元媒介管道接觸民眾,讓法官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其中,對話小組最大的特色是跨領域溝通,成員以非法律人為主,希望納入更多外部觀點,協助司法院了解社會大眾的需求,提供實質且有意義的溝通,讓民眾也能了解司法,進而信任司法。

對此,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也表示,台灣的民主要持續深化,台灣民眾需要有與時俱進的法治觀念,過去幾個月,週三青年日司法改革系列活動陸續討論metoo、職場霸凌和詐騙等社會大眾關切的議題,但在籌備活動過程中可以發現,因為法律體系的龐雜,使得一般民眾和青年人不容易對法律相關案件及知識擁有直觀的認識與瞭解,同時也因為距離容易產生不信任。

▲Y’s Day 「週三青年日」,26日晚間舉行「司法改革」系列第4場座談活動,探討「從通靈到通譯 ——司法如何與社會溝通 」 。(圖/記者陳弘修攝)

▲由右到左:劉珞亦、何友倫、吳豪人、胡博硯、李晏榕、蕭奕弘、董思齊。

董思齊指出,台灣不但需要讓法律制度順應時代進行革新及變化,台灣的司法體系更必須重視和社會溝通的重要性,讓法治教育可以進入一般人民生活並向下紮根,讓台灣社會在法治的基礎上深化民主並實現公平正義,特別是要讓青年對國家及社會產生更深的包容與信任,目前許多法律學者與專家、司法相關從業人員,還有許多民間團體都在相關領域持續努力當中,期待這些努力可以開花結果,讓民主法治的精神,更紮根在民眾的生活當中。

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常務理事吳豪人在會中則是直接指出,「司法實在太難懂,因此民眾要嘛需要通靈,要嘛需要通譯。」

吳豪人強調,「解嚴之後,三權之中唯一沒改革的,其實就是司法權」,但「國民才是法律主體」,應把法律「權利保護」還給國民,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協助司法和人民溝通,甚至自我教育,透過提升立法品質、改進選舉制度、加強司法人員訓練等方式,來破解需要通靈、通譯的司法密碼。

談到家事案件領域,律師李晏榕也透過自身服務經驗,分享司法體系如何增進性別意識。她表示,許多司法人員受到「完美被害人」的刻板印象影響,認為被害人會在事件發生後立刻發現受害、立刻報警、立刻尋求司法救濟,但其實被害人往往會自我懷疑、會懼怕加害者的權勢地位、會需要與朋友傾訴討論後,才能下定決心採取行動,此時便常常面對「當下為何不立刻提告」的質疑,這顯示司法人員無法同理受害人對司法的不安全感,而如何培養「同理心」正是司法改革的核心關鍵。

「一起讀判決」社群經營者、律師蕭奕弘也指出,「判決的說理跟論述,是司法跟社會溝通最好的素材」,萬眾矚目的每一樁司法案件,都是司法和社會溝通的最好時機,因為在這個時間點,民眾最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司法,理解判決的理由,不管是判決本身的原文、社群媒體的解讀或是誤會的解釋,都有助於改變民眾對司法的觀感。因此,判決本身就最好的溝通方式。

「法律白話文」社群總監劉珞亦以分享推動法白運動的經驗強調,法律是嚴肅的議題,因此更應該要站在不懂法律的大眾角度,考量不同社群媒體平台的使用者特性,提出有趣的企劃和吸睛的標題「包裝、包裝、再包裝」,以便觸及最多閱聽眾,讓大家「不知不覺」看到法律知識,並且願意看得下去,如此才能有效讓更多人理解法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