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設台灣代表處後續「3套劇本」 前外交官:中共吞不下這口氣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圖/翻攝自Gitanas Nausėda臉書)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圖/翻攝自Gitanas Nausėda臉書)

記者蔡文鈴/綜合報導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日前對當地媒體表示,以台灣為名成立代表處是個錯誤,事後國會議長希米利特表示不認同,並質疑瑙塞達為何等到中國施加政經壓力後才批評這項決策。對此,前外交官前外交官劉仕傑分析,後續可能發生的三種劇本。

劉仕傑表示,立陶宛是半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head of state),負責外交及國安事務。而總理是政府首長(head of government),下有14個部長(包括外交部長)。而總理是由總統任命。這個政府制度,跟台灣類似。

劉仕傑指出,立陶宛與台灣相互設處,事屬外交事務,理應總統有權拍板定案。但目前根據Nauseda總統說法,他事先並未被諮詢使用TRO名稱。這個說法,令人詫異,也凸顯出立國內部政治角力。

劉仕傑認為,立陶宛使用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這個名稱為台灣在全球各駐外館處首例,意義重大。但顯然,中共吞不下這口氣,接下來的可能劇本,包括:

A. 一切維持不變。
B. 台灣仍然設處,但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台灣代表處)改成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台北代表處),簡寫都是TRO,但後者在歐洲已有多例,算是給中共下台階。
C. 台灣撤處,回到原點。

劉仕傑評估,以上三種方案,C的可能性最低,至於A或B,都有可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