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便宜變買品質 「雙11」十週年見證大陸消費升級

▲2018天貓雙11狂歡購物節,僅花了4分20秒,總成交額超191億元;已超越2012年天貓雙11全天的成交額。(圖/翻攝自微博)

▲2018天貓雙11狂歡購物節,僅4分20秒便成交191億元;超越2012年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曾俊豪/綜合報導

大陸「雙十一購物節」今年進入第十年,已從一個效法美國零售業年度盛事「黑色星期五」而打造出來的購物節日,演變成全球消費者的狂歡派對。大陸媒體直言,雙十一發展的十年,見證了中國的消費升級,像是消費者的購物動機,從一開始的「淘便宜」轉變成現在的「買品質」。

大陸《新華社》所屬微信公眾號《新華觀點》11日針對雙十一購物節發表文章,當中指出,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以「光棍節」促銷名義首創「雙十一」購物節,當時沒有人想到,這一天會成為影響未來消費的「大日子」。

儘管那時網路購物還沒有形成風潮,但一天之內也創造了5000萬元(單位:人民幣,以下同)的銷售額;2012年是「雙十一」的爆發點,淘寶和天貓的銷售額達到了191億元;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雙十一」銷售額增至912億元;2017年「雙十一」天貓交易額168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報導指出,2018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有望首度超過2000億元大關,包括京東、蘇寧等在內的全行業電商平台「雙十一大促」銷售額將超過3000億元。這場全民購物狂歡,背後所代表的是中國經濟轉型、社會消費升級的巨大改變和生動縮影。

▲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圖/翻攝自京東)

▲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圖/翻攝自京東)

此外,京東大數據顯示,大陸消費者的購物理念,十年來也發生巨大轉變。2015年以前,用戶囤貨行為較為明顯,主要是日用品和消耗品;2016年起,用戶在大促期間的客單價有所提升,囤貨行為繼續,但消費者在花錢上越來越不將就,折扣低價不是消費的最大驅動力,而是為了「需要、享受、愉悅」。

以京東為例,2017年「雙十一」期間,母嬰類、服裝類商品下單金額分別比2008年增長了5.5萬倍、1.2萬倍。對品質要求較高的美妝個護、食品酒類、生鮮類商品下單金額比2016年增長均超過80%,母嬰類商品同比增長近70%。

此外,雙十一走出大陸境內,吸引全球消費者共同狂歡,也是十年前所預想不到的情況。京東大數據顯示,「全球購」、「買全球」成為「雙十一」消費新趨勢。2014年是「雙十一」全球化元年,當年,217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天貓的全球狂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成為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產品輸出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