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惠台攻心瞄準台灣菁英

(圖/視覺中國)

文/陳鄭為 圖/多維TW提供

在任何的國家、社會或組織之中,都必然存在少數掌握權力並影響決策的菁英,在領導的過程中菁英可以建立一套社會關係,並利用各種資源及傳播工具,包括襲奪大眾話語權,鞏固並擴大其所代表的利益群體的權利。

可以說,菁英政治本是一種權力分配的結構表現,與一國政體形式是否民主並沒有多大干係。即便在當今這個一人一票的民選社會,維繫一套體制持續運作的最小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仍在於成功說服少數菁英階層合意,即可達成。若是更戲謔地說,也有幾分「擒賊先擒王」的味道。

舉中國大陸日前宣佈31項「惠台政策」為例,政策後續引來的討論已有許多,坊間評論多聚焦這套措施顯見大陸對台如何「軟的更軟」的作為,又或是部分質疑論者認為大陸諸多的「惠台」,實是「虛化台灣」云云,各路意見莫衷一是。然而,平心而論,多數評論乃基於既有政治意識形態的主觀價值,去為大陸惠台政策對台灣帶來怎樣的結果下判斷,反而忽略了體察這整套政策運作的細緻化過程:台灣人日漸廣泛受惠大陸政策讓利過程中,一步步「被施恩」的統戰脈絡與步驟究竟為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按政治學與社會學的傳統,統治的菁英群體可進一步依其屬性,細分成政治菁英、經濟菁英、文化與知識菁英等次類別。從菁英的次類別來看,大陸此際31條惠台措施的指涉對象,實可發現此波政策在針對個人層面的顯著受惠群體,主要集中於文化與知識菁英群體。這不僅符合大陸對台政策的工作需要,也是大陸對台工作在大的時序進程上的一種必然。

先就政治菁英與經濟菁英的吸納來說,早在2005年國共兩黨會晤的那一刻起,即開始了中共以政黨交流為平台擴大對台政治菁英的接觸,上自主要政黨、政治領袖、縣市首長、退役將領,下到基層民代、地方里長組團赴中國大陸的各式交流等,在大陸對台統戰兩手策略行之有年的現在,能夠與之交往接觸的廣義台灣政治菁英實是早有所獲。

其次再就對台灣經濟菁英的吸引而論,台灣企業與金融商業人才早就回應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蓬勃,被難以抗拒的市場力量引導到了中國大陸落地發展多年。宏大的市場誘因本身已足以讓台企與台商趨之若鶩,給予準國民待遇和惠台政策的紅利加持,只能說是大陸在收攏台灣人心方面,又一錦上添花之作。簡言之,綜觀大陸在吸引台灣經濟菁英赴陸的整備上,早已是開花結果且收花團錦簇之效果,此波惠台措施的施惠對象,就算對於經濟菁英有所擴及,也非主要對象。

是以,在大陸對台政治與經濟菁英的交流與吸納已有所成的現在,如何進一步額外拉攏文化與知識菁英「來歸」,則為這次惠台措施出台背後的最新思考。審視31項惠台措施中的大部分專案,嘉惠對象大致已經明確。

其中,文化產業涉及到圖書出版,為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對於過去長期找不到適當管道進入大陸圖書市場的台灣出版業者來說,可說是較大的開放。在影視產業方面,則是開放台灣人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指主要演員、製片、導演、編劇等)、大陸元素及投資比例方面的限制等,皆是大陸在對台傳統文教、傳媒與流行文化領域,闢出一條讓台籍文化與影視工作者前往大陸落地發展的快捷途徑。

此外,措施亦開放台灣高教科研與醫療等專業技術人員到大陸執業,如可報考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申報各項基金專案,放寬大陸醫師資格考試規定,讓符合條件的台灣醫師,可獲得大陸醫師資格。再如鼓勵台灣教師可赴大陸高校任教等,儘管領域有別,但這些開放項目顯然都鎖定了具有專業知識門檻背景的台籍知識菁英而來。就連過去因台灣身份難以取得中國大陸官方核可的「新聞記者」,也在這波開放職業考試之列,儘管在新聞全面開放的台灣業界人士眼中未必認同,但從「新聞」此一中國大陸一直以來嚴格管控的「宣傳」工作,都列為開放台灣專業人士報考的職業項目,將使年輕的台灣新聞從業者更有躋身「大聯盟」、晉升更高殿堂之感。可以想見,本次大陸「惠台」開放不只範圍廣泛,且用意之深,不能僅以意識形態來做直覺反應。

而且這次開放台灣專業技術人士赴大陸執行業務與就業,從目前比較有明確政策輪廓的幾個領域可以看出,提出的條件顯然比過去更能吸引這些專業人才長期「落地」,到中國大陸深耕發展,尤其是付出同等專業技術與勞動,卻能帶來更優渥的回報的話,對這些專業人士生涯規劃,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就結果論,中國大陸除了持續以自身市場發展作為利誘外,也順勢利用了台灣優良的人力素質,引入中國大陸、協同內部產業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若將此次「惠台31條」政策與過去「代理人」式的大陸惠台政策做法相比,最大差異在於更精準地瞄準到具體的「人」。過去中國大陸惠台花費不少,但收益多進入了「代理人」口袋,還在台灣產生了「撒錢換不到真情」的矛盾。北京這次則直接找到認同中國大陸發展需求與趨勢的專業人士「對口」,便頗有為他們量身訂做個性化方案之感。
總的來說,大陸今朝「甜蜜推送」惠台措施,是否真能充分達致初始設定的政策成效,在大半政策只有指導原則、尚未有明確的執行細則底下,目前還難有定論。但從惠台政策明確瞄準了台灣內部過去較少與大陸展開全面交流的文化與知識菁英群體來看,大陸對台工作確實具有一個由經濟菁英到政治菁英的吸納,再向外擴及至文化與知識菁英的節奏。在中國大陸對台挾市場優勢與政策紅利雙管齊下之後,台灣各菁英階層的次群體將不意外地陸續盡收大陸對台的統戰網中。可以料想到,大陸瞄準台灣文化與知識菁英的拉攏作為,不會只有這一波,後續可望成為其重點工作。

因此,當大陸推動惠台措施,越來越形同給台灣泛菁英群體的「大禮包」時,對台灣整體的發展而言,除有遠慮,亦有近憂。近憂自然是當各類執一方牛耳的菁英魚貫「登陸」之後,台灣內部接下來的各項發展該由誰來支撐?又或者說,台灣社會是否做好了準備,接受未來的許多發展將是由跨足兩岸各界的台籍菁英來協同領導的局勢?

更遠慮一點,則是大陸對台的許多政策,要直接惠利到民間底層,實有難度;從大陸統戰思維出發,當是拉攏一大部分的人,又孤立某一小部分群體為先,待形勢成立後,再加大懷柔力度,全面遂行政策目標。長此以往之後,當台灣內部未來在討論「台灣利益」時,則有普羅大眾與菁英群體因為「與大陸交往親疏的坐標差異」,進一步導致利益分殊之慮,從而有代表意見分歧的可能;這更是台灣在審視大陸市場機會、面對對台政策大興施惠之舉而導致台灣菁英人力外流的同時,台灣各界更需要冷靜思考的緊要課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