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水若清,必有大事」傳說 清道光12年早就有記錄!

▲濁水溪溪水因為長年混濁而得名。

記者謝孟儒/綜合報導

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主流在春節期間變得清澈見底,讓當地居民擔心,國家將有大事發生,雖然水利署解釋,「逕流量小,才會如此清澈。」不過因為自古就有「濁水溪溪水若澄清,必有重大事故發生」等傳說,最早甚至在清道光12年就記錄類似傳說,網路上更有許多與台灣政局改變的關聯性,更讓人增添許多想像。

濁水溪又名「撈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由於上游混合有黑色板岩的粉末,加上水流湍急不能沉澱,水色才會混濁,因此得名,不過主流近日變得清澈見底,讓當地耆老擔心,國家將有大變,水利署解釋,「逕流量小,河床未受擾動才如此清澈,雖罕見但也不用過度揣測。」不過過去就有許多類似「濁水溪溪水若澄清,必有重大事故發生」等傳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南投縣政府資料,早在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彰化縣志》中就曾記載,「水色皆黑,土人云,水清則時事有變。」(編按:指濁水溪溪水常是黑色,當地先民認為,如果水變清,世間會有大變故。)結果在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濁水溪水清3天,就發生了戴萬生事件,影響了3年,光緒13年(西元1887年)水清半刻,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實施土地新制,卻因下屬收賄惹弊端引發民怨,施九段率眾包圍彰化城。

以及傅金福在《濁水溪之卷》中寫道,「據說濁水溪溪水若澄清,必有重大事故發生;而南投地方,自古即有刮焚風 (火燒風),溪水即高漲之說。」網路上也流傳許多濁水溪變清澈後,最早從鄭成功時代,到近代台灣政壇隨即有大變故的討論,著實引發更多想像。

備註:戴潮春事件,或稱「戴萬生事件」,是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其他兩件為朱一貴、林爽文事件),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5年平定,共歷時3年多,主因為清廷鎮壓八卦會,會首的戴潮春起兵包圍彰化縣城,中台灣大小土豪響應加入,規模最大時一度到嘉義,幾乎整個中台灣都受影響。

▼橫跨濁水溪河床的集集攔河堰。(圖/記者譚志東攝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