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壟斷太陽花決策 賴中強:資訊落差是最大錯誤

▲賴中強表示,如果整場運動不過度遷就媒體,將新聞中心設在議場,與參與者的溝通、信任可以更成功。(圖/本報資料照,記者陳明仁攝,下同)

專訪/記者劉康彥

回顧太陽花運動的上層決策,從最初學生與NGO合開的「聯席會議」,後來擴大為固定20名學生、10名NGO成員的「代表會議」,以及賴中強、黃國昌、蔡培慧、呂忠津、林飛帆和陳為廷為首的「九人決策小組」,卻始終難解「下情難以上達」的問題,導致運動後期,部分NGO成員與學生出走議場,成立「賤民解放區」,力主權力/利共享。

決策成員的組成反映出整場運動對「空間」的侷限性,律師賴中強受訪指出,「代表性」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但最大問題在於「資訊落差」。他強調,當下所有人皆感受到台灣面臨巨大危機,即使背景不同,主張、訴求、理念也未必一致,但都決心要「做些甚麼」,因此在立院周邊可以看到不同群體的代表。

賴中強表示,聯席會議或代表會議所能影響的對象,就是議場內、青島東路與濟南路主舞台,確實也是這股運動的最大決策與指揮體系,「但是不只是這樣」。他指出,包括賤民解放區、基進側翼、公廁、公投盟、林森南路8巷、台聯與民進黨,這些團體有無可能整合成單一決策體系,賴中強說,「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覺得可以儘可能做,但是也沒有那麼樂觀。」

他解釋,改善「資訊落差」才是重點。當初媒體攝影機24小時架在議場內,讓議場成為整起運動的發言中心,但很多資訊應同步讓參與運動的群眾接受,甚至把媒體中心拉到青島東路或濟南路,舞台上的主持人也可以帶領民眾討論、分析資訊,「但是我們並沒有做到,我覺得這是這場運動,在群眾溝通上犯的最大錯誤。」

賴中強感慨,雖然後期確立決策成形後,應主動至青島東路、濟南路、林森南路8巷直接溝通的原則,不過「坦白講,那時候都已經太晚,先前資訊落差導致的不信任感已經產生」。他表示,如果不要那麼遷就媒體,把新聞中心放在議場,太陽花運動參與者的溝通與信任可以做得更成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