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讓PM2.5濃度失控!環境部澄清:9年改善率達36%

▲▼根據環境部監測結果,今年空品略差於去年,但過去8年整體改善超過3成。(圖/記者許敏溶攝)

▲環境部表示,台灣空品整體是改善,其中PM2.5改善率36%。(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中研院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導致台灣空品惡化,其中PM2.5濃度變化劇烈。環境部表示,上述研究是基於無空污管制狀況進行模擬,但政府過去至今實施多項空污管制計畫,PM2.5平均濃度從105年20.0µg/m³,113年降至12.8µg/m³,改善率36%。但研究顯示,未來空氣污染改善成效,部分將受天氣因素而抵消,故仍須持續加大空污改善力道。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透過高解析度大氣與空氣品質模擬,全球暖化導致東北季風日數減少與低層風場減弱,造成台灣大氣擴散與通風條件惡化,其中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變化幅度更劇烈,顯示空污問題在高暖化下可能惡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環境部表示,上述研究是基於空污排放量不變(無空污管制)的假設情境。實際上,我國過去至今實施多項空污管制計畫,透過國(公)營事業空污減量、鍋爐管制、加嚴特定行業別排放標準、老舊車輛汰舊換新、船舶及航空燃油管制、建築塗料成分管理等,採取多管齊下策略改善空氣品質,故全國PM2.5年平均濃度從105年20.0µg/m³,113年降至12.8µg/m³,改善率36%。

▲▼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從105年20.0µg/m³,降至113年12.8µg/m³,改善率36%。(圖/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表示,PM2.5平均濃度從105年20.0µg/m³,降至113年12.8µg/m³,改善率36%。(圖/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指出,根據最新模式模擬結果,我國PM2.5全年度境外污染影響約占47%。我國PM2.5濃度較高的時期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這段時間受境外污染影響也最大,用來監測境外傳輸影響的「富貴角」測站,而這段期間濃度相較全年平均高,除受境外污染影響大外,還包含氣象因素,主要是大氣擴散條件差、降雨頻率與強度減少。

環境部補充說明,台灣冬季時氣溫較低,大氣混合層高度普遍偏低,垂直擴散能力減弱,加上東北季風吹拂時,受到中央山脈阻隔,西半部位處背風側,導致中南部水平風速減弱。在垂直及水平擴散條件差的情況下,污染物如同被困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導致PM2.5等空氣污染物容易累積。另因台灣秋冬季相較於夏季降水較少,導致雨水對PM2.5的清除作用也比較少。

▲▼空氣污染,空汙,pm2.5,空氣品質指標AQI,霧霾,霾害,細懸浮微粒,污染源,過敏原,致癌物,公害。(圖/記者李毓康攝)

▲我國PM2.5濃度較高時期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圖/記者李毓康攝)

環境部強調,透過中研院研究可知,我國未來空氣污染改善成效,部分將受天氣因素而抵消,故需持續加大空污改善力道。目前環境部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113至116年),除了延續第一期方案策略外,連結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強化減污減碳共利效益,包含推動運具電動化、運具電動化發展建置支援系統、高碳排產業轉型的空氣污染減量效益、再生燃料燃燒源污染減量等,努力改善台灣空污。

06/12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638 4 1674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