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能賣百元!台灣「泰國蝦」養殖熱潮 他揭:當時只有2、3人敢養

▲ETtoday東森新媒體製作「充滿意外的「蝦歷史」,泰國蝦在台灣的逆襲之旅」影片。

記者林緯平/採訪報導

在台灣釣蝦場中,「泰國蝦」扮演關鍵角色,其學名為淡水長臂大蝦,目前全台逾8成的泰國蝦產自屏東。回溯到60年代,泰國蝦在台灣成功實現人工繁殖之際,希望推廣給漁民養殖,但由於其在起初階段品質與市場價值稍遜於草蝦,因此當時專業養殖戶對在飼養上較為謹慎。

林清湶是最早在屏東里港養殖泰國蝦的業者之一,當時願意嘗試養殖泰國蝦的人寥寥無幾,從民國68年(1979年)開始養泰國蝦的他回想:「當地比我早養蝦的只有2、3個,」會從務農轉養蝦,全因泰國蝦的價格穩定且較高,當時1斤泰國蝦的價格就可達百元。雖然如此,由於當時市場需求有限,林清湶並未大量養殖,主要供應給附近的小餐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1979年於里港養泰國蝦的林清湶,為早期投入的蝦農(專題中心使用)。(圖/記者林挺弘攝)

▲自1979年於屏東里港養泰國蝦的林清湶,為早期投入的蝦農(。(圖/記者林挺弘攝)

那究竟泰國蝦到底是如何突破重圍,進入大眾視野?這得從1981年代說起,李姿靜在《里港泰國蝦養殖產業的發展》論文中提到,1978年有泰國蝦盤商在屏東市區挖了一個池塘供人釣泰國蝦,一舉引發轟動,引起各地釣蝦場遍地開花,不到10年的時間,全台已有超過千家釣蝦場開業。

在1987年,台灣的草蝦產業因為嚴重的疾病爆發,而面臨了產量的急劇下降。與此同時,泰國蝦的產量開始逐漸上升,並在1991年正式超越了草蝦,成為主要的養殖對象。

面對市場需求的激增,資深蝦農林清湶開始擴大其蝦池規模,而在此同時,第二波投入的蝦農陳仲賢也開始進入這個產業,他分享道:「那時候泰國蝦市場非常繁榮,正值台灣經濟起飛期,釣蝦場發展出不僅發展出釣蝦,還結合了喝酒、唱歌等娛樂元素。」

▲▼蝦農補蝦(專題用)。(圖/記者林挺弘攝)

▲蝦農凌晨抓蝦,準備將泰國蝦搬上蝦車北送。(圖/記者林挺弘攝)

2000年以前,釣蝦場的熱潮是何等盛行?陳仲賢形容,活蝦餐廳在當時還未普遍,因此有9成的泰國蝦供應給釣蝦場。那該怎麼讓全台釣客都能釣到活跳跳的泰國蝦?這個問題的解答在於「蝦車」產地直送的運輸機制。這些專車會從南部蝦場收購蝦子,每輛大車一次能夠運送4,000至5,000斤的蝦子,然後按照順序分送到中、北部,再由小車運送到當地的釣蝦場。

釣蝦不僅在當時崛起風靡全台,不僅提供了當時一個新興的社交娛樂場所,更讓人能享受到與蝦子拚搏的「征服感」。陳仲賢進一步說明,釣蝦場中的蝦,通常是體型較大、力量強勁的公蝦,這讓釣客們能夠享受到與蝦子角力的刺激感覺,不少釣客都認為「當蝦子被拉上來的那一瞬間,所獲得的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

▲▼釣蝦場盛況(專題中心用)。(圖/記者林挺弘攝)

▲釣蝦場盛況。(圖/記者林挺弘攝)

釣蝦場風靡過一段時間,不可否認,現今國人對於釣蝦的熱度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為養蝦成本的上升和產量的不穩定,使泰國蝦價格高漲不下,這不僅增加了釣蝦場和餐廳的運營成本,最終負擔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加上當下消費者面對更多元化的休閒娛樂選擇,釣蝦產業面臨著發展上的挑戰。

完整專題:
從疑慮到成功:泰國蝦的「蝦歷史」見證台灣繁榮之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