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賴清德3點談人工智慧 台灣一定要有自己的「大腦」

▲▼賴清德出席2030教育AI年會 主題:偏鄉教育與AI。(圖/記者屠惠剛攝)

▲賴清德出席2030教育AI年會。(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22日)表示,人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神兵利器」,再過幾年,不會人工智慧就像現在不會電腦一樣,而台灣一定要有自己的人工智慧對話引擎,建置自己的「大腦」,應讓人人都得到取得人工智慧技術的機會,且在《人工智慧基本法》正式立法前,應關注可能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對於偏鄉教育,他特別指出,要在師資、課程、體驗等3個面向給予幫助。

賴清德今天下午出席2030教育AI年會,聆聽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的演講。

賴清德在「偏鄉教育與AI」場次開場致詞時談及,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出2030智慧國家的發展目標,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院」,希望AI在台灣產業化,藉此帶動台灣產業AI化,而對於教育領域,當時在108課綱中,納入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讓國小的孩子知道基礎的程式設計,國高中則了解程式設計、資料處理及運算的方式,大學則針對不同系所提出不同應用,讓孩子們成為跨領域的人才。

賴清德指出,回頭看看偏鄉,到底會受到人工智慧的衝擊,還是會因此受益?他指出,相較都市的孩子,偏鄉的孩子在師資、課程、體驗等3面向有資源落差,不僅常常沒有辦法有專科老師來任教,獲得與時俱進的教材的機會也比較少,他認為,必須在這3個面向予以協助,偏鄉才不至於在人工智慧所帶來全球智慧化的年代被淘汰,現在偏鄉孩子的教育資源已相對比較少,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偏鄉資源之不足,恐怕會使偏鄉孩子面對更大的挑戰。

對此,賴清德強調,他會特別給予偏鄉學校的孩子教育資源,特別是師資一定要備齊;對於課程,感謝教育部推動「因才網」,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準確了解每位孩子不足之處,並提供客製化的學習路徑與內容,這對偏鄉的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對實體的體驗活動,希望各科技公司可以幫忙,透過基金會到偏鄉舉辦活動,讓相對偏鄉的孩子們參與活動。

賴清德強調,台灣一定要有自己的人工智慧對話引擎,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建制自己的「大腦」,特別是在教育、法律、醫療領域,這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他擔憂,倘若學生沒有自己的資料庫,查詢的資料恐不盡然正確,例如誤把台灣當作是美國的夏威夷,因此,應該要有自己的對話引擎。

賴清德說,人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神兵利器」,再過幾年,不會人工智慧就像現在不會電腦一樣,而人工智慧的民主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不分都會、偏鄉、社會階層、公司大小,都應該得到政府給予取得人工智慧技術的機會。

賴清德表示,推動人工智慧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包容性的成長,必須避免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副作用,目前國科會已在討論訂定《人工智慧基本法》,在法案上路前,應該有個正面規範,關注師生倫理、教學次序等面向,「看到人工智慧的好、善用人工智慧,讓它發揮最大功能,但也必須關注人工智慧所帶來種種的社會問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