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湘江行 看湖南中國第一和世界唯一

記者趙禕/湖南報導

由大陸國台辦及湖南省台辦共同舉辦的湘台經貿交流合作會將於9月22日在長沙開幕,本屆活動還將包括「第二屆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岳麓山論壇」、「2023海峽兩岸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科技交流會」、「旅遊康養現代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對接會」、「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專場對接會」等多項專場活動。同時,為活動宣傳熱場的「第18屆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也持續展開。

「湘台會」從2005年開始已經連續舉辦15屆,是湖南省大型對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盛會;今年主辦方更邀請了兩岸近500位嘉賓出席,包括近50家兩岸台灣經貿團體、300多位台灣企業家,是近十年來參會嘉賓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本屆會上將邀請包括台灣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在內的8位台灣嘉賓,以「把握『三高四新』機遇 實現湘台兩地高質量融合發展」主題做主旨演講。

而為本屆湘台會預熱的海峽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19日來到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和江永縣,走訪中國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的故鄉、探索女書文化、領略千年古村風情。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文字很多人都讀過,甚至還在生活對話或是寫文章時引用過,它的原文「愛蓮說」就是理學大師周敦頤的作品。周敦頤又被稱為「濂溪先生」,他的故鄉就在湖南省永州市道縣。近代名人魯迅(周樹人)、曾任大陸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都是周敦頤的後代。

身為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周敦頤提出的思想理論對後世儒學發展影響很大;而他一生剛直不阿、廉潔自律、不懼強權、政事精絕更為人津津樂道。所以在原有道州濂溪書院因故毀損之後,當地政府又根據湖南省博物館所藏的圖紙設計復原重建書院,並且成為大陸的廉政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2017年6月建成的新道州濂溪書院氣勢磅礴,書院前廣場地上以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理論裝飾。(圖/記者趙禕攝)▲2017年6月建成的新道州濂溪書院氣勢磅礴,書院前廣場地上以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理論裝飾。(圖/記者趙禕攝)
▼新道州濂溪書院裡面的建築也都宏偉壯觀。(圖/記者趙禕攝)▼新道州濂溪書院裡面的建築也都宏偉壯觀。(圖/記者趙禕攝)
▼書院裡有周敦頤像供人瞻仰,並陳列了他的知名著作和思想理論。(圖/記者趙禕攝)▼書院裡有周敦頤像供人瞻仰,並陳列了他的知名著作和思想理論。(圖/記者趙禕攝)
▼書院裡還讓前來參觀的遊客留下許願木牌,遊客許的願望從逢考必過、妻賢子孝到一切平安什麼都有。(圖/記者趙禕攝)▼書院裡還讓前來參觀的遊客留下許願木牌,遊客許的願望從逢考必過、妻賢子孝到一切平安什麼都有。(圖/記者趙禕攝)

鄰近道州濂溪書院的有濂溪故里古建築群,這裡以清代時期的建築為主,只是周敦頤故居因為年代久遠,只留下幾段舊宅石階。不過2010年當地按照「仿古如古、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原址上重建,主體已經恢復歷史原貌;同時故居裡所使用的材料和擺放的傢具,也都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古董文物。

▲2010年當地在原址上按「仿古如古、修舊如舊」重建的周敦頤故居。(圖/記者趙禕攝)▲2010年當地在原址上按「仿古如古、修舊如舊」重建的周敦頤故居。(圖/記者趙禕攝)
▼故居裡的擺設都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古董文物。(圖/記者趙禕攝)▼故居裡的擺設都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古董文物。(圖/記者趙禕攝)
▼故居裡的擺設都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古董文物。(圖/記者趙禕攝)▼故居裡的擺設都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古董文物。(圖/記者趙禕攝)
▼故居前還特別闢了一個愛蓮湖。(圖/記者趙禕攝)▼故居前還特別闢了一個愛蓮湖。(圖/記者趙禕攝)

永州有儒家理學第一的濂溪先生,湖南省江永縣更有世界第一,甚至是唯一的女性傳統文化─女書文化,這也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江永女書是一種古老文字,史學家也無法確定它的起源時間;它記錄的語言是當地的永明土話,可以同音借代,用400多個字符寫出一千多字的七字韻文。更特別的是,這種文化文字只傳女傳媳不傳子,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當地女性使用這種文字,所以叫做「女書」。

▲用女書文字寫的吉祥話。(圖/記者趙禕攝)▲用女書文字寫的吉祥話。(圖/記者趙禕攝)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照壁上的女書,中間四個大字是「江永女書」,右側是「文化瑰寶」,左側是「世界一絕」。(圖/記者趙禕攝)▼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照壁上的女書,中間四個大字是「江永女書」,右側是「文化瑰寶」,左側是「世界一絕」。(圖/記者趙禕攝)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留下的文物,多半和女性使用的物品相關。(圖/記者趙禕攝)▼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留下的文物,多半和女性使用的物品相關。(圖/記者趙禕攝)

女書寫出來的韻文多半用吟唱的方式表達,走在當地常常能聽到路過女性用特有的腔調哼唱著地方小調。隨著女書文化被列為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也開始努力向外推廣女書文化,除了製作許多文創產品,也開始教導男士們認識這種過去只有女性才能學習的文字。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的女書學堂,老師在女書娘娘像前教大家認識女書文字。(圖/記者趙禕攝)▲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裡的女書學堂,江永女書傳承人胡欣在女書娘娘像前教大家認識女書文字。(圖/記者趙禕攝)
▼胡欣在黑板上用女書字體寫下「台灣」兩字。(圖/記者趙禕攝)▼老師在黑板上用女書字體寫下「台灣」兩字。(圖/記者趙禕攝)
▼用女書文字刺繡的手帕。(圖/記者趙禕攝)▼用女書文字刺繡的手帕。(圖/記者趙禕攝)

在永州還有一個第一,就是湖南省發現年代最久遠千年古村落之一的上甘棠村,從唐朝太和年間(公元827年)周氏家族在這裡定居開始,所有村民都是周氏族人,直到1949年之後才陸續有7戶外姓人士遷進這個村子。這裡還是大陸雙胞胎出生率最高的村落之一,全村不到500戶人家裡有40幾戶家裡生的是雙胞胎,而且都是龍鳳胎,也為這個村落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湖南省年代最久遠千年古村落之一的上甘棠村。(圖/記者趙禕攝)▲▼湖南省年代最久遠千年古村落之一的上甘棠村。(圖/記者趙禕攝)▲▼湖南省年代最久遠千年古村落之一的上甘棠村。(圖/記者趙禕攝)

周氏家族在這裡留下24方記載家族事蹟和地方風土人情的摩崖石刻;其中最大的一方,是宋末忠臣文天祥親筆寫給當時同朝為官周氏族人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後來乾隆28年(1763年)周氏家族把這四個字刻在石壁上保留了下來。

▲宋末忠臣文天祥手書「忠孝廉節」的摩崖石刻。(圖/記者趙禕攝)▲宋末忠臣文天祥手書「忠孝廉節」的摩崖石刻。(圖/記者趙禕攝)

上甘棠村的文風鼎盛、家風嚴謹,周氏一族從這裡走出了101位載於族譜的七品以上官員;現在當地的甘棠小學就建在始建於明朝萬曆48年(公元1626年)的文昌閣旁邊。留在當地的周氏族人則以耕讀傳家,過著怡然自得的農家生活。

▲甘棠小學與文昌閣。(圖/記者趙禕攝)▲甘棠小學與文昌閣。(圖/記者趙禕攝)
▼上甘棠村民依然過著純樸的農家生活,空氣清新、河水潔浄,現代文明的車子碰見走在路上的耕牛還得耐心等著它們離開。(圖/記者趙禕攝)▼上甘棠村民依然過著純樸的農家生活,空氣清新、河水潔浄,現代文明的車子碰見走在路上的耕牛還得耐心等著它們離開。(圖/記者趙禕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