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屋內狂繞還自己搧耳光! 小兵看「北平模式」:不是戰敗繳械

軍武中心 /綜合報導

阿富汗政局全球矚目,在台灣有評論指出,塔利班攻陷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是國共內戰時期「北平模式」翻版。從國民政府角度來說,「北平模式」等於是「北平淪陷」,但經過歷史事件下的一名國軍小兵卻認為,北平當時被圍困,如果不是將領傅作義選擇接受,保全了文化古都,最終和解放軍也是玉石俱焚。

網路頻道《譚兵讀武》主講人老譚表示,之前曾訪問過一名當時為青年軍205師614團的孟伯伯,在解放軍入城後,他千辛萬苦逃到青島,轉到上海,繼續參加「上海保衛戰」。有了這段特殊經歷,孟伯伯認為,當時國軍並不是「戰敗繳械」,也不是「起義投降」,而是經過「和平談判」,雙方同意「和平停戰」。

孟伯伯說,當時他們依然天天在駐地唱國歌,而解放軍宣傳隊來「勞軍」,可是短劇與歌曲都是批評國軍,台下就丟石頭磚塊甚至還甩手榴彈,場面相當混亂。此外,解放軍還曾向某些國軍部隊借坦克大砲,要舉行入城典禮,結果被火力擊退。

▲▼傅作義將軍。(圖/翻攝自譚兵讀武)

老譚表示,當時的媒體如《中央日報》等等,在「北平模式」之後,都還一直用「傅作義將軍」來稱呼他,非常關心他的生死與行蹤,因為傅作義控制的綏遠省,名義上還在國民政府手上,所以並沒有立刻「一刀切」,與傅作義劃清界線,而山西的太原保衛戰(太原戰役)在4月25日結束,有少數人突圍出來,主要就是到綏遠,然後再飛廣州等地,一直要到9月,才用「綏遠模式」解決。

老譚指出,回顧歷史,傅作義是充滿高度爭議性的將領,他出身於晉綏軍系統,早年為閻錫山部屬,旗下「傅家軍」也就是第35軍,特別是第101師還被列為「國軍十大王牌軍」之一。國共內戰打到1947年12月,蔣介石為了挽救局勢,任命傅作義為華北剿總總司令(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指揮調度五省軍隊,傅作義正式變成「華北王」。

不過,隨著遼西會戰(遼瀋戰役)的結束,關外的林彪第一野戰軍迅速進關,1948年12月13日,華北剿總在北平西郊的總部突遭襲擊,緊急遷入中南海。緊接著12月下旬短短幾天,傅作義手中9個師與2個旅被共軍殲滅,特別是第35軍損失2個師,不僅丟了新保安還失去張家口。此外,天津陷落等同失去籌碼,傅作義只能坐困愁城,在屋內狂繞,用手打頭或者搧臉,壓力大到精神不是很正常,甚至會問其他人:「和談是否是投降?」「我們過去的歷史就完了嗎?」

老譚說,誠如蔣介石發給傅作義的電報所言,傅作義「厄于形勢、無可奈何」,最終接受北平守軍出城改編的條件,12月31日解放軍入城,平津戰役結束。

對於傅作義的做法,蔣經國曾在他的日記裡罵其為「傅逆」,蔣介石日記也說「忘恩負義」。但老譚認為,就國民政府的立場,傅作義失去了軍人的氣節,只是經歷過「北平和平解放」的小兵,有些人直到今天,都不認為自己是共軍的手下敗將,可是卻又相當同情傅作義。

孟伯伯也曾對老譚表示,傅作義是有「大智大仁大勇」的將領,北平當時被圍困,如果不是他接受了「北平模式」,保全了文化古都,最終也是玉石俱焚。即使解放軍沒有硬攻,採用「圍而不打」的方式,城內有200多萬人,靠空投補給也無濟於事。所以,他認為以過來人的姿態去批判傅作義,是不公平的。

▲▼梁興初。(圖/翻攝自譚兵讀武)

對於孟伯伯所說,「北平模式」啟動後,國共兩軍還有「摩擦」,這樣的說法是否是孤例?老譚指出,大陸有一本書《統領萬歲軍》,是講梁興初的生平,他是1945年10月率領山東第11師進軍東北,1948年11月23日率47軍入關,參加平津戰役,他的部隊還負責改編傅作義的262師與中央軍267師。

這本書提到,國軍在開出北平之前,挑選了大批諜報、特務和政工人員,改頭換面,調整職務,武器都配備了5個基數的彈藥,每人10個手榴彈,「企圖伺機叛亂」。所以說,剛開始,還是很緊張,不要說中央軍,連傅作義的311師少將師長孫英年,也是拒絕交出西三門,北平軍管會副主任陶鑄聽說訊息,檢視情況,才知道是孫英年授意,當場說:「孫師長,你已經起義了,就是解放軍的一員了,這樣抗命對嗎?」

老譚表示, 311師少將師長孫英年是傅作義自己的嫡系,都有如此舉動,更別說「黨性堅強」的青年軍205師,所以被列為「戰犯」的傅作義,在談判的時候曾說:「爭取和平解放,我是冒著三個死來做這件事的。一個是和共產黨打了幾年仗,不了解我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是蔣介石和他的嫡系部隊,隨時都會殺害我;三是咱們內部不了解情況的人,也可能要打死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