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3.5米、48根竹條手作 天安門的「大紅燈籠」密碼

▲▼天安門紅燈籠。(圖/翻攝人民網)

▲天安門城樓掛上紅燈籠。(圖/翻攝人民網)

記者曾俊豪/綜合報導

每在重要節日和重大慶典,北京天安門城樓總會懸掛起大紅燈籠,象徵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這項「傳統」最早源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天安門10根廊柱,一共懸掛8個大紅燈籠,其中最大的直徑3.5米,用48根竹條手作而成。

《人民日報》直擊製作天安門城樓大紅燈籠的企業—北京市美術紅燈廠,該廠前身是文盛齋。在老北京的燈籠鋪中,文盛齋尤其著名,據記載可上溯到清嘉慶十一年,手工藝則傳承自明朝末年。1956年文盛齋經過改制,與其他廠合併成立北京市美術紅燈廠。

報導提到,傳統工藝製作燈籠需要十幾道工序。先將毛竹劈成板,破成竹條;將木材旋成外圓內空、薄厚一致的上下燈盤;把竹條兩端用鐵絲穿好,嵌入燈盤凹槽並固定;燈簧貫穿上下兩個燈盤,燈簧有用粗鐵絲窩成的,也有用鐵管打眼製成的,這樣就製成了燈籠的骨架。

然後整理好骨架周正的圓形,用小線固定,防其走樣。隨後在骨架上糊膠,將紅色布料仔細貼在上面,最後用金紙剪成的如意雲朵、萬字不到頭裝飾,一個燈籠製作過程才算大功告成。

▲▼天安門紅燈籠。(圖/翻攝人民網)

▲天安門紅燈籠製作工序繁雜。(圖/翻攝人民網)

燈籠製作不僅程序複雜,每個環節都有不少講究。竹子要選用竹齡在3年以上的成年毛竹,先用水浸泡,以增加它的韌性。然後,完全靠人的雙手將竹條圍出需要的形狀。無論大燈籠還是小燈籠,「整形」都是關鍵程序。

每個燈籠所需材料從一開始就要計算好,燈籠圓度取決於燈籠竹條個數,竹條越多,燈籠圓度越接近完美的「蘋果圓」。一般直徑2米的燈籠需要40根左右竹條,直徑3.5米的燈籠需要48根左右竹條。竹條個數確定後,燈籠圓度的完美程度就取決於整形師傅靈巧的雙手。

報導強調,「整形」是「高精尖」(高級、精密、尖端)技術,通常要從事燈籠製造多年的老師傅才能製作,目前紅燈廠裡只有一名師傅能擔此重任。

至於天安門掛起紅燈籠則要追溯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當時天安門城樓的10根廊柱,一共懸掛8個大紅燈籠。由於中國「張燈結綵」的傳統習俗,爾後每遇重大節日或慶典,都可看到天安門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景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