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被「種族分類」… 學者:挑起國族情緒好打壓中文?

外國人,年輕人,(圖/Vladimir Pustovit/flickr)  https://flic.kr/p/oAwfdY

▲教育部公布的學科標準讓人質疑「挑起本國、外國的種族情緒?」(圖/Vladimir Pustovit/flickr)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公布最新的「學科標準分類」,但爆出「中文改華文」的風波,讓許多學者痛批是「把自己當外國人在教嗎?」教育部也緊急修正草案,將台文、中文、華文獨立分類,但仍保留「本國語」與「外國語」的類別,跟國際標準分類不同,也讓人質疑「是不是又想挑起國族情緒?」

這次修改學科分類,教育部表示是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SCED-2013),但在語言學類中,ISCED是分成「語言學習(Language acquisition)」、「文學與語言學(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其他語言( Languages not elsewhere)」;對照教育部公布的第5次修正學科標準分類,卻是分成「外國語文學學類」、「本國語文學學類」、「其他語文學類」,讓人不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統,文學,藝術,歷史,論語,道德經,古文,文言文,古籍,中國。(圖/視覺中國)

▲中文、台文、華文的差別已經確立,但卻有本國、外國的差別。(圖/視覺中國CFP)

有學者就質疑,分類成這樣,那「其他文學類要放哪裡?」雖然在ISCED的語言學類底下,的確有「第二語言」、「外來語言」的分類,文學與語言學底下,也有母語的分類,但單看分類根本沒辦法直覺的辨識;不過教育部的細類中,將翻譯學類歸於外國語,並新增華語文,也算符合ISCED規範,至於歸類在文學與語言學類底下的比較文學等學類,教育部則沒有明顯的分類。

如果參看教育部對「本國語」的簡介,中文是「中國語文等之研究、文學、創作、應用人才」,華文是「培育國內外華語文教學、推廣、實務應用之人才」,台文是「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言等之研究、文學、創作、應用人才」,完全沒有提到比較文學等類;學者就質疑,這樣硬要用國族來分辨學科,跟聯合國到底有什麼關係?「是用政治來干擾文化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