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發現唐朝被廢太子侍衛墓 揭政變史實

本報訊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在陝西西安市戶縣兆倫遺址附近發現了一座唐代磚室墓,墓主人爲唐代被廢太子李承乾的高級侍衛。其墓誌銘或反映李承乾政變後,曾追隨他的官吏們命運受到了影響。

從去年11月起至今年4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當地文物部門對戶縣大王鎮兆倫村西長約400米、寬約50米的範圍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發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發掘墓葬55座,以小型唐墓爲主,另有少量明、清時期墓葬。

其中,最重要的是位於發掘區北部的一座唐代磚室墓,墓室東、西、南三壁繪有人物題材壁畫。而墓誌的出土,爲人們揭開了墓主人特殊的身分。

▲2014年12月4日,遊人在陝西省咸陽市的乾陵石刻前參觀。(圖/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墓誌分爲誌蓋和誌石兩部分。誌蓋爲方形,盝頂,上刻篆書,四行十二字,「大唐故洛州密縣令馮君墓誌」。誌石爲方形,上面刻的字體爲楷書,共38行,滿行38字。誌文分爲墓誌和墓誌銘兩部分,記載了墓主祖上情况、個人生平及夫人姜氏生平。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陳愛東介紹,這座墓葬的墓主名爲馮孝約。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做過太子李承乾的宮廷高級禁衛武官,專門負責太子的安全。貞觀十八年(644年)出任光州司戶(中下級官吏)、不久後調任簡州司戶,最後在公元659年死在了洛州密縣令任上,終年47歲。然而直到663年,馮孝約才得以歸葬於戶縣長樂鄉祖墳。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岐初步考證後認爲,墓主人馮孝約最初爲太子的高級侍衛,於貞觀十八年被貶爲光州司戶,而被貶黜的原因很可能與太子李承乾於貞觀十七年預謀發動的宮廷政變有關

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時期,太子之位的爭奪異常激烈。馮孝約的主子李承乾爲唐太宗長子,8歲就被立爲太子。後來唐太宗四子李泰處處模仿父親年輕時的做法,深得李世民的歡心。李承乾擔心太子之位不保,於是在貞觀十七年密謀謀反。事情敗落後李承乾被廢爲庶人,流放黔州。

田亞岐說,墓主作爲李承乾的侍衛,很可能因爲受到牽連而被貶爲光州司戶。墓誌中記載「主辱於前,臣黜於後」可能暗指這一事件。(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