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美國前總統拜登罹患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且已出現骨轉移,屬於晚期。根據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統計,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也是男性第2大癌症死因,不過醫師指出,過去10年在晚期攝護腺癌治療方面取得進展,許多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可存活5至10年,甚至更久。
▲美國前總統拜登罹患攝護腺癌,出現骨轉移。(圖/路透)
法新社、Axios等報導,美國癌症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每八名男性就會有一人在一生中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評估其惡性程度的病理分級系統為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滿分為10分,依腫瘤細胞排列型態最正常為第1級、最凌亂者第5級。而拜登的格里森分數為9分(第5級),可見其病情嚴重性。
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癌症 也是男性第2大癌症死因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泌尿科醫師雷波爾(Herbert Lepor)直言,9分代表風險非常高。梅奧診所(Mayo Clinic)指出,某些類型的癌症特別容易骨轉移,例如攝護腺癌等,發生骨轉移情況時會引發疼痛等症狀。西北健康網癌症中心主任喬治醫師說明,攝護腺癌一旦轉移到骨頭就無法根治,但仍能透過治療控制病情。
美國癌症學會表示,攝護腺癌及早發現治癒率很高,但依舊是男性第2大癌症死因,僅次於肺癌。另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數據,在2021年診斷出來的23萬6659起攝護腺癌病例之中,70%是在癌細胞擴散至攝護腺外之前確診,8%個案屬於晚期。
晚期治療有進展 發生轉移也能存活5至10年、甚至更久
不過雷波爾也說,儘管攝護腺癌發生轉移情況,許多男性也能存活5至10年,甚至更久,因為在過去10年期間,醫界在治療晚期攝護腺癌方面取得許多進展。
拜登辦公室18日發布聲明表示,拜登上周因為排尿異常就醫,並於16日確診攝護腺癌,攝護腺癌對荷爾蒙敏感,這意味著仍有治療空間,目前他與家人正審慎評估治療方案。
另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訊,攝護腺癌好發於年齡在60到80歲之間的男性,45歲以前的攝護腺癌病人相對少見,攝護腺癌生長速度比其他癌症來得緩慢。除年齡外,影響攝護腺癌的成因包括荷爾蒙、飲食和家族因素等,一等親罹患過攝護腺癌的人,罹患此癌症的風險也比較高。
攝護腺癌病因不明,最常見的男性致病危險因子如下:
年齡:前列腺癌在45歲以下是少見的,危險性隨著年齡而增加。
遺傳:家庭成員有患前列腺癌的病史。
種族:歐洲及美國的患病率較亞洲區高。
飲食習慣:經常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質及膽固醇食物者,前列腺癌與飲食中脂肪的攝取量有明顯呈正比的關係。
生活習慣:長期吸菸者。
藥物:注射或服用男性激素可能成為前列腺病症高危險群。如果前列腺癌串者再以男性荷爾蒙改善性機能,也會加重病情。
環境:空氣污染、肥料、紡織、橡膠、接觸重金屬(電池及油漆),均可能有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