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煩惱不再焦慮!專家教你「3步驟」應對生活挑戰

記者黃稜涵/綜合報導

面對現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煩惱,許多人發現自己往往在焦慮與思緒紛亂中耗盡精力,無法有效解決煩惱,在《駕馭腦中的小劇場》一書中專家指出,煩惱的處理並非單純的情感反應,合理管理煩惱的過程,能明顯提升決策質量與後續執行力,可以透過「3步驟」應對生活挑戰!

▲▼遠距工作,休假,加班,在家工作,上班族。(圖/視覺中國)

▲你生活中總是充滿煩惱,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示意圖/視覺中國)

書中指出,根據韓文的解釋,煩惱(고민하다)原本指的是因情緒困擾所帶來的身心痛苦與鬱悶,這不僅是對某件事情的無法決策,也深受情緒影響,煩惱的英文詞彙,如“worry”(擔心)、“torment”(痛苦)、“distress”(憂慮)等,展現了煩惱的複雜性,它常常與不安、擔心及深思交織在一起,無論是對日常瑣事的焦慮,還是對人生重大抉擇的迷茫,都可能成為煩惱的根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這一現象,心理學專家提出,煩惱的過程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階段:「煩惱→決定→實踐」,許多人在煩惱階段過度停留,誤以為長時間的煩惱能幫助做出更好的決策,實際上卻常因過度消耗心力,最終難以有效執行決策,甚至面臨被時間壓迫的困境。

專家指出,煩惱的關鍵並非在於長時間的反覆思考,而是在於如何合理分配心力,讓每個階段的時間與精力得到最佳的運用,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將更多精力集中於實踐階段,並將煩惱的時間壓縮至有效的範圍內,如此一來,不僅能做出果斷決策,還能在實踐過程中應對新出現的挑戰,進而提升整體效率與執行力。

在當今高度競爭與壓力巨大的環境中,學會如何有效管理煩惱,並將其轉化為行動的動力,將有助於我們做出更清晰的決策,並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與高效,專家建議,培養「如何煩惱」的能力,並將精力集中於解決問題本身,而非陷入無止境的思慮,將是提升工作與生活質量的關鍵。

面對煩惱,我們不應該過度糾結於情緒的波動,而是應該學會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思考,果斷做出決策,並將最大的精力放在實踐與解決問題上,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決策質量,還能有效降低焦慮與疲憊感,從而達到更理想的生活與工作狀態。

▼《駕馭腦中的小劇場》。(圖/采實文化提供)

▲《駕馭腦中的小劇場》。(圖/采實文化提供)

04/24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57 3 4203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