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一名25歲女子因雙眼眼瞼浮出數顆黃色硬塊,她擔心影響外觀,也懷疑是針眼便立即就醫。醫師診斷後,認為是不影響視力的「眼瞼黃斑瘤」,這是一種膽固醇沉澱物,而果真,女子的總膽固醇為275mg/dl(正常應為200mg/dl以下),經挑除腫塊後已恢復,也叮嚀女子少吃肥肉,且定期追蹤血糖、血壓。
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表示,過年期間難免大吃大喝,抽血、做健檢之前,其實可以透過「照鏡子」就能知道膽固醇有沒有偏高。
▲25歲OL愛吃控肉,眼瞼長出多顆黃斑瘤,前總統蔡英文也曾為此動過手術。(圖/記者許宥孺攝)
▲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圖/記者許宥孺攝)
洪啟庭分享,他去年收治一名25歲林姓女子,到院時主訴兩眼上眼瞼出現不痛的黃色硬塊,擔心是針眼或粉刺。檢查時,發現雙眼上眼瞼內側出現多顆橢圓形且稍許隆起的結節,類似脂肪瘤,雙眼角膜沒有病變,但是有少量的星狀玻璃體在右眼後半部,可清楚看見視網膜血管與黃斑部,對視力沒影響。
▲林小姐眼底檢查發現有少量星狀玻璃體,對視力沒有影響。(圖/洪啟庭醫師提供)
洪啟庭診斷,女子為初期「眼瞼黃斑瘤」並星狀玻璃體,這是因巨噬細胞吞進大量脂肪,膽固醇沉積於皮膚的真皮層,進而形成黃色斑塊,以上眼瞼內側最常見,而女性好發率大於男性,以30至50歲居多。
洪啟庭指出,50%的眼瞼黃斑瘤患者,抽血可見偏高的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與非常低密度膽固醇(VLDL),也易有脂肪肝與動脈粥狀硬化,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可能。
▲林小姐坦言自己檢查後膽固醇過高,目前飲食盡量清淡。(圖/記者許宥孺攝)
林小姐則坦言,自恃體重43公斤,平日不忌口,愛吃海鮮、控肉,一年半前在擦保養品時,發現眼部出現多顆腫塊,被懷疑是膽固醇過高,進一步檢查,果真發現膽固醇飆到275-300mg/dl,經過挑除腫塊後,飲食上也盡量比較清淡。
洪啟庭表示,眼瞼黃斑瘤為良性皮膚腫瘤,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但也不會自行消失,反而有慢慢變大、變厚的可能,嚴重者會影響外觀,民眾可以在家照鏡子端看,是最易檢查膽固醇的方式。事實上,前總統蔡英文在2017年也曾因眼瞼黃斑瘤接受過手術。
▲嚴重的眼瞼黃斑瘤會出現在雙眼的上下眼瞼內側。(圖,非本文個案/洪啟庭醫師提供)
▲嚴重的角膜弓包住整個角膜即為角膜環。(圖/洪啟庭醫師提供)
第二種檢查方式,可以翻開上、下眼皮,在燈光下觀察白眼球和黑眼球的交界處,若出現一層白色或灰黃色的環狀物,則稱為角膜弓,是因結膜的微血管逐漸有脂蛋白滲漏,慢慢沉積在角膜上。洪啟庭表示,50至60歲民眾約有60%有角膜環,若40歲以下有角膜弓,則要考慮脂質代謝異常或心血管疾病。
▲星狀玻璃體雖然不影響視力,但若合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將使眼科醫師難以處理。(圖/洪啟庭醫師提供)
第三種方式,可以在夜晚或關燈後,在燈下見到瞳孔中央有呈星狀混濁漂浮物,洪啟庭指出,這是星狀玻璃體的病變,混濁小點包含有鈣鹽或脂質的沉積物,漂浮於玻璃體中,並不影響視力,患者也不會有感覺,不過一旦有星狀玻璃體,有40%機率合併糖尿病、33%血液膽固醇超標,應立即就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