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來了!解釋「反質詢」 徐巧芯:答復不得超過質詢範圍外

▲▼徐巧芯 歐洲司長黃鈞耀 田中光 外交委員會 質詢。(圖/記者屠惠剛攝)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推國會改革法案,國民黨日前還開國際記者會,不過外媒提問,什麼是「反質詢」時,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則說,立法完成後會再跟外界交代,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徐巧芯今(27日)則向媒體解釋,所謂的「反質詢」定義,其實在原本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4條與第25條的條文內容就有規範。

徐巧芯說,很多人會問什麼是「反質詢」?,其實這一點在原本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4條、第25條都有規定,質詢人不得去詢問與職務無關的事項。比如民進黨立委黃捷跑去問人家有沒有吃什麼早餐,這就是在立委職權之外的,本來就不應該問這個問題,當立委問了職權以外的問題,就已經違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4條。

徐巧芯續指,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規定就是說,回答的備詢官員,回答事項不得超出立委所詢問的事項,這就是反質詢。所以,國民黨團只是將原本寫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的內容再加上「反質詢」3個字,讓這件事情變得比較好理解。

徐巧芯表示,這次的修法要對照原本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以及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共同提出的修正案,還有民進黨團提出的修正案,3個版本一起看相對複雜,所以很多民眾可能在誤解情況下,會認為是不是有黑箱?是不是有擴權?因為法條複雜,民眾很容易被人誤導,所以造謠的速度比闢謠的速度來的快很多,而國民黨團就要盡力解釋。

根據立法院目前二讀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內容,質詢的答復,不得超過質詢範圍之外,並不得反質詢。被質詢人除為避免國防、外交明顯立即的危害或依法應秘密的事項者並經主席同意者外,不得拒絕答復、拒絕提供資料、隱匿資訊、虛偽答復或有其他藐視國會的行為。被質詢人非經立法院院會或各委員會同意,不得缺席。

違反上述規定的政府人員,由主席或質詢委員提議,出席委員5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院會決議,移送彈劾或懲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