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總統敗選逼宮?他們劍指黨主席 國會53席成朱立倫保命符

▲▼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圖/記者李毓康攝)

▲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2024總統大選今(13)日揭曉結果,國民黨「侯康配」未能達成重返執政的目標。由於選前早就盛傳「在野不整合就進入垃圾時間」,所以各界對結果沒有太大意外,有心人甚至早在選前就著手布局。外界格外關注,在立委席次53席,成為國會最大黨,黨主席朱立倫會否仍舊遭遇逼宮?甚至索性急流勇退?而在副總統一役敗北的趙少康會否轉戰黨主席?都將影響國民黨選後變局以及改革的方向,值得持續關注。

選後循往例,國民黨中央將針對選舉結果向中常會提出檢討報告,回顧4年前敗選,前主席吳敦義便是在提出檢討報告的同時向中常會提出請辭。至於本次選舉結果,總統選戰失利固然需要檢討,但立委席次增加也不能視而不見,因此黨主席朱立倫可否「功過相抵」免於遭受「逼宮」?其實見仁見智。

挺朱派認為,只要立委選舉有進步,朱立倫就不必負責下台。但反朱派則認為,在民進黨執政包袱沈重的情況下,國民黨立委席次增加乃理所當然;況且2022年九合一選舉大勝,如今卻「贏贏賭博到輸輸去」;且在朱的主導下,選戰過程中不管是整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還是整合民眾黨柯文哲,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朱實在難辭其咎。

客觀而論,國民黨沒有罷免黨主席的規定,且本次立委選舉也確實有所進步,所以儘管反朱派始終有反朱的理由,但朱立倫會否真的需要負起政治責任,其實存乎朱的一心。黨內普遍認為,朱為了保持政治聲量與舞台,應不至於請辭。不過,本屆黨主席任期只剩1年,接下來也都沒有選戰可以操盤,加上每個月還要籌措黨務經費3千萬元,黨主席之位宛如「雞肋」一般,所以也不能排除急流勇退的可能性。

設若朱立倫決定負起政治責任,黨內研判,上次參選黨主席失利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很有可能捲土重來,且他上次黨主席選舉得票率達到32.59%,若沒有更強而有力的人來競爭,恐怕就會讓張問鼎黨主席大位。黨內原本期盼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出面帶領國民黨,但他現在是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第一名,有望登上立法院長寶座;基於議事中立,立法院長將超出黨派之外,是不可能兼任黨主席。

相反地,「戰鬥藍」領袖趙少康,本來因廣電法「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而無法參選黨主席,但他在副總統辯論會上已當眾簽下中廣董座辭職書,猶如解開束縛。放眼未來政局,國會攻防可謂最重要的戰場,「戰鬥藍」麾下原本就有王鴻薇等立委戰將,本次又新增了徐巧芯等大砲,若讓趙接任黨主席,黨中央、立法院將更能發揮加成戰力。至於頗孚眾望的台中市長盧秀燕,一般認為在任期未完之前,應不至於北上入主黨中央,以免背負「落跑」罵名。

選後國民黨內局勢,最關鍵的還是朱立倫的決定。考量到立委席次有所增加,以及黨主席任期只剩1年多,且每個月要籌措3千萬元黨務經費,其實沒有非得逼宮的理由。但萬一朱決定急流勇退負起政治責任,「藍營一姐」台中市長盧秀燕被拱上黨主席之位?以及趙少康會否問鼎?都將為國民黨的未來走向投下變數。選後態勢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在看。

►►►看更多--總統大選與立委開票專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