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環保署導入智能化科技 落實環境清潔維護

▲環保署舉行「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研討交流會議暨成果發表會

▲環保署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圖/環保署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因應全球智慧環保發展趨勢,環保署積極導入數位科技智能化、建置遠端監控管理平臺,以智能化方式監控管理環境清運清潔車輛,23日與桃園市環保局於虎頭山創新園區舉行「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研討交流會議暨成果發表會,與各縣市環保局交流,推動台灣智慧環保願景。

▲環保署舉行「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研討交流會議暨成果發表會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科長林坤樟表示,該署今年於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開放場域)完成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測試運行,測試情境包含交通號誌自動化辨識、依排定路線執行自駕清掃任務、自動避障與防撞偵測等,逐步實現智慧化與自動化環境清潔維護工作,成為全國首次將自動化駕駛與環保清潔結合的案例。

▲環保署舉行「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研討交流會議暨成果發表會

針對各地方環保局車聯網系統整合,包含桃園市及新竹市重點環保車輛,完成搭載多項科技輔助裝置,完成車內安裝駕駛輔助系統(ADAS)用來偵測車輛周遭安全補助、駕駛者監控系統(DMS) 協助管理者掌握駕駛習慣與車輛周遭影像資訊、使用車輛診斷器(OBDII)取得車輛系統內部電腦資料、車聯網主機以及DVR監看輔助系統,完整掌握車輛的即時運行狀態,另外車外安裝AVM 360° 環景系統及BLIS 盲區偵測系統。

▲環保署舉行「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研討交流會議暨成果發表會

為降低職災風險,於垃圾車後斗站立區導入智能化(AI)偵測,透過影像辨識技術或毫米波雷達感應設備,偵測後斗位置是否有站人,主動辨識清潔人員位置,再藉由物聯網技術,將偵測結果回傳至遠端監控平臺,此時平臺若同時判斷車速大於15公里,而平臺將即時發出告警訊息給平臺管理者及司機,達到後斗勤務安全警示。期望除提升第一線工作效率之外,也兼顧清潔人員執勤的安全性,提升環境清運作業安全與效率。

▲環保署舉行「導入智能化遠端監控環境清運車輛管理平臺及自動化駕駛環境清潔車輛」技術研討交流會議暨成果發表會

將環境清運車輛GPS資料進行API標準化格式,進一步取得各縣市垃圾車GPS資訊轉拋API,統整後可依此為基礎,期望建立全台灣垃圾車監控平台,作為政府公開資訊予民眾使,未來將納入更多縣市的車輛,甚至將資料開放為OpenData,進一步將訊號解析與民眾使用,未來民眾便可使用手機APP,來了解清運車輛到達時間與車輛位置,縮短環保與民眾的距離。

目前環保署已完成GPS交換之標準化格式,示範車輛每天持續即時回傳GPS,包含桃園市及新竹市之垃圾車、資收車、廚餘車等不同勤務的車種,合計322輛。透過導入遠端監控平臺,協助環保署遠端監控各地方車輛,掌握所有執行中之車速動態、車況監控、圍籬監控、輪胎監控、司機出勤、事件告警及影像,亦能分析數據圖表,延伸駕駛行為分析及行控中心儀錶板,實踐智慧科技落實於環境清潔維護工作之未來願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