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醫師許文虎:鍾沛君早期原位肺腺癌 微創切除後存活率100%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因右肺異常增生,4日開刀接受治療,靜養4天後於8日出院,並在主治醫師許文虎主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說明。由於目前肺癌已成「國病」,許文虎也提醒,有家族病史、抽菸的15到70歲民眾屬高危險群,透過低劑量的電腦斷層就可以檢查肺部結節,視狀況定期追蹤即可及早預防、治療。

▲▼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入院動肺部腫瘤切除手術,今在榮總主治醫師許文虎的陪同下召開記者說明會,講述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圖/記者湯興漢攝)

▲議員鍾沛君入院動肺部腫瘤切除手術,今在榮總主治醫師許文虎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圖/記者湯興漢攝)

北榮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許文虎表示,若有家族史、有抽菸的15到70歲民眾,屬比較高危險群,低劑量的電腦斷層就很重要,尤其有些家族史病人要特別檢查,「當然不是每個結節都是壞的,但有家族史比率比較高」,要追蹤一段時間看變化,若形狀、大小、腫瘤濃度改變,可能就有惡化情況。

許文虎說,一般要到0.7-0.8公分厚比較能判斷,太小很難判斷是否屬於癌症,早期的診斷治療效果最好,不然過去常常病人來都是第三期、第四期,早期沒症狀,要看斷層才知道。

以鍾沛君的案例來看,許文虎表示,鍾沛君是早期的原位肺腺癌,微創切除後恢復良好,存活率可說是100%。且肺部切除的體積不是很大,肺功能少約5%左右,所以肺功能好的話沒差別。當然如果若腫瘤比較大或位在肺中間部位,切除範圍就會比較大,那就可能會影響肺功能。

許文虎指出,現在的肺癌很多種,主要分為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2大類。小細胞癌腫瘤很小就擴散很厲害,所以惡性度很高,通常都會要化療、電療等等治療,有機會接受手術的病人不多。非小細胞癌就4、5種類,以肺腺癌最常見,尤其是有家族史、抽菸抽很多的要小心,臨床上碰到家裡有肺腺癌的病人,常常家族成員來照相後,發現很多人都有。

許文虎強調,用低劑量的電腦斷層篩檢就能很仔細檢查,常常可以發現很多結節,最後有問題大概10%左右,不是每個結節都是有問題,這些會常常追蹤病人,若腫瘤太小,0.3、0.4公分,1年追蹤1次即可。

另外,腫瘤若0.5公分以上,可能就要稍微注意一下,追蹤3個月、半年追蹤,若有實體在裡面,結節比較大的情況下,追蹤時間會更短,假設病人追蹤時間短、沒變化,可能會延長時間,半年或一年,有的根本是結疤,隨著腫瘤變化來追蹤。

▲▼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入院動肺部腫瘤切除手術,今在榮總主治醫師許文虎的陪同下召開記者說明會,講述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圖/記者湯興漢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