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男「6公分肝膿瘍」久治不癒 切片檢驗竟是肝內管癌作祟

▲許男因肝內管癌(下方紅圈處)影響,導致肝膿瘍(上方紅圈處)無法治癒。(圖/記者黃孟珍翻攝)

▲許男因肝內管癌(下方紅圈處)影響,導致肝膿瘍(上方紅圈處)無法治癒。(圖/記者黃孟珍翻攝)

記者黃孟珍/苗栗報導

苗栗市1名許姓男子(65歲),本身有糖尿病、BC型肝炎帶原與肝內管結石的病史,因有6公分大的肝膿瘍,2個月前開始在其他醫院接受靜脈注射、口服抗生素及引流管引流治療,但在拔除引流管後出現發燒、寒顫的情形,被緊急送到大千綜合醫院急診。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許男本身有肝內管結石的病史,加上積極治療後仍無法痊癒的肝膿瘍,由此研判會有肝內管癌以及腸胃道癌症轉移的可能性,經核磁共振與超音波掃描後發現,許男除了原本右下葉的肝膿瘍之外,左葉也發現1處2.4公分的腫瘤,在切片化驗後確診為肝內管癌,並接受手術切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裕鈞建議,肝內管癌的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以防肝內管癌的發生。(圖/記者黃孟珍翻攝)

▲醫師林裕鈞建議,肝內管癌的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以防肝內管癌的發生。(圖/記者黃孟珍翻攝)

林裕鈞指出,肝內管癌的危險因子有許多,其中包含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而感染中華肝吸蟲、肝內管結石、長期暴露於環境毒素中(如:聚氯乙烯和戴奧辛)、BC型肝炎帶原、肝硬化、糖尿病、肥胖、抽菸酗酒、慢性膽管炎等。

林也建議,民眾若有治療4週以上仍然無法痊癒的肝膿瘍,建議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接受大腸鏡檢查、安排進階的影像掃描,並視情況進行肝切片病理化驗,才能研判有無潛藏其他病因;民眾若是屬於危險族群,應定期追蹤檢查,如果有肝內管結石,可與醫師討論接受膽管鏡取石或預防性的部分肝葉切除,以防肝內管癌的發生。

Her今天推出「薇姿M89火山能量微精華」50ml 原價1480元,特價788元。

►新竹破大型「喵喵」工廠!設專業反應爐...扣900公斤毒品收押5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