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元文創商品當數千元古董 收藏家踢爆史博館「錯誤百出」

▲▼幾十元文創商品當成數千元古董 台灣歷史博物館被收藏家踢館 。(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倪京台提供)
▲收藏家倪京台指出,幾十元的文創商品,被館方當作真品老車票。(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倪京台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站遭到收藏家倪京台踢爆「錯誤百出」,倪京台指出,幾十元的文創商品,竟然被館方當成數千元的古董老車票,價值「差了50倍」;此外還將車票的穿線孔當成「剪票缺口」,更有政治競選文宣品被館方當成車票典藏品,讓他不敢置信。(15:52 更新/臺史博回應:檢討處理中

倪京台本身收藏超過2萬張火車票,更著有《老火車票說故事》一書,對於車票收藏新當有心得,不過他最近瀏覽「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站發現,關於鐵道車票的相關藏品竟然錯誤百出,他指出,其中之一是仿古老阿里山車票造型製作的「文創金屬鑰匙圈」,館方竟誤以為是真品,更將該物註記為「民國66年嘉義至獨立山鐵製車票」,文物的準確日期還標註為「1977/9/28」。他說,「一個幾十元就能買到的鑰匙圈,竟被誤當成數千元起跳價值的老車票,保守估計價值就差了50倍。」

倪京台解釋,民國60年代物資缺乏,從沒出現過金屬製的車票,當年車票皆是紙製品,以厚紙板車票為主,是國際間通用的格式,被稱作「愛德蒙森式鐵路車票」(Edmondson railway ticket),最早是由英國鐵路站長湯姆士‧愛德蒙森(Thomas Edmondson)於1840年代發明,在日本稱作「硬券」,中國則稱「硬板票」,方便剪票並以軋日機軋上乘車日期;不過「臺灣歷史博物館上出現的『鐵製車票』實在很有創意,不知道是誰的傑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幾十元文創商品當成數千元古董 台灣歷史博物館被收藏家踢館 。(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倪京台提供)
▲倪京台指出,館方將左下角「穿線孔」說明成已打洞的剪票孔,這說法完全錯誤 。(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倪京台提供)

另外還有一張民國86年汐止至松山的莒光號車票,館方在文物描述表示「車票左下角已打洞,應為使用過之車票」,也被他揪出「這說法完全錯誤」。他表示車票左下方的小圓孔,其實是「穿線孔」,但館方竟然誤當成剪票圈口,令他無言。

▲▼ 倪京台提出自己真正的收藏品做示範。(圖/倪京台提供)
▲倪京台提出自己的收藏品說明:「左下這個洞是穿線孔。」(圖/倪京台提供)

▲▼ 倪京台提出自己真正的收藏品做示範。(圖/倪京台提供)
▲他表示,「火車票的穿線孔以前在中央,之後移到左下方。」(圖/倪京台提供)

除此之外,倪京台也指出在車票的文物類別中,竟然還有火車票造型的「競選文宣」,是2011年宋楚瑜競選總統時,競選團隊製作的文宣品,上面印的是「臺灣鐵路橘」,讓他驚訝這居然也被列為「車票」,不知是否分類錯誤?

▲▼幾十元文創商品當成數千元古董 台灣歷史博物館被收藏家踢館 。(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倪京台提供)
▲他也指出,政治文宣品也被列為典藏車票,不知是否分類錯誤?(圖/翻攝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倪京台提供)

他感慨館方對於台灣鐵道歷史文物的知識相當缺乏,還表示願意無償擔任這方面的志工顧問,更願意把自己珍藏的一部分火車票捐出來,只盼望國家級博物館能更重視且尊重台灣鐵道的歷史與文物。

《ETtoday新聞雲》記者在18日上午11時致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方表示稍晚會提供相關聲明稿說明。

被收藏家踢爆館藏資訊「錯誤百出」 臺史博回應:檢討處理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