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周年低調談兩岸 馬準威解析:政策已定調、美或傳達關切

▲總統賴清德發表520執政周年談話。(圖/記者林敬旻攝)

▲賴清德總統發表520執政周年談話。(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冠宇/台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今(20)日上午發表執政周年談話,並未直接談論兩岸政策,僅在回應外媒提問時做出回應,就兩岸議題顯得格外低調。學者認為,賴清德的兩岸政策已經定調,以目前兩岸關係也很難再多談,同時,美國應有傳達關切,都使賴清德並未把挑釁再升溫。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分析,賴清德就兩岸政策能論述的事情都已講完,從去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到今年3月13日國安高層會議後的講話(國安17條),其兩岸政策已然定調。

馬準威指出,以當前兩岸關係來講,賴清德能談的空間非常小,講好話沒有用、講壞話只會更糟,因此不談兩岸關係「不見得是壞事」。同時,賴清德回應提問也只重申「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沒有把挑釁再升溫。

這次低調是否與華府施壓有關?馬準威坦言,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不認為是美國總統川普親自決定,因為他對兩岸事務、管理台海沒太大興趣。但是,在賴清德將大陸定義成境外敵對勢力,致緊張情勢升高後,美方也不希望擦槍走火。

因此,馬準威直言,美國的建制派是小心的,「所以在520周年之前,我想美方一定有傳達過一些關切」。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圖/記者陳冠宇攝)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圖/記者陳冠宇攝)

總結賴清德上任以來的兩岸核心戰略目標,馬準威表示,在開放的一手是打開大門,歡迎不設前提的談判,包括開放陸生與陸客觀光等;另在消極防禦的一手,則強調防衛韌性與民主韌性,這也是他界定大陸為敵對勢力,以作為管控方式,儘管這很容易與挑釁連結在一起。

另有輿論認為,政府近期的兩岸作為可能與大罷免有關。但馬準威指出,大罷免的結果不太會影響賴清德後續的兩岸政策,總體思維與基調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所以,兩岸氛圍應該不會在大罷免之後有所改善。

對於北京如何應對賴清德往後的三年任期,馬準威分析,對台促融與加大威嚇台獨都會持續,但問題是大陸找不到台階與連結點,即兩岸要開啟溝通的形式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馬準威研判,北京能做的就是增加武裝威嚇,並想出更多的拉攏政策,軟硬兩手同時會增強,但是仍無法進行接觸;此外,對北京來講,會期望在野黨於2026年地方選舉選得更好,以及2028年發生政黨輪替,這些可能是未來三年的北京對台政策主軸與目標。

06/20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578 2 8125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