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觀光逆差持續擴大近220億美元,賴正鎰:觀光「入不敷出」旅客拼圖不能獨缺中國大陸,國際行銷預算增至30億元才夠。(圖/記者潘姿吟攝)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2024年,台灣的觀光逆差擴大至近220億美元,出入境人次逆差約900萬人次。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20日)指出,這一數據顯示台灣旅遊市場長期「入不敷出」,旅遊業正面臨艱困期。他強調,台灣觀光復甦速度落後,缺乏陸客是關鍵問題。當其他國家都積極吸引陸客,台灣卻缺少這一大塊拼圖,導致觀光動能恢復緩慢。
陸客缺席,台灣觀光復甦速度落後
賴正鎰說明,陸客來台人數從2015年的最高峰418萬人次,減至2017年的273萬人次,後來因疫情兩岸旅遊中斷。雖然兩岸航班逐漸復航,但至今大陸團客與自由行仍未開放。賴正鎰呼籲政府儘快開放兩岸團客及自由行,以挽救國內旅遊業生計,回復到2015年兩岸交流的盛況。
國際行銷預算提升與多元化策略
賴正鎰強調觀光署國際宣傳預算應從每年12億元增至30億元,積極行銷台灣之美,透過網路行銷全球。他指出,其他亞洲國家如 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香港等,都積極以獨特文化和服務成功吸吸引大量國際旅客。例如,日本 2024 年入境旅客 3687 萬人次 創新高,反觀台灣 2024 年僅 785.8 萬人次,僅恢復到 2019 年水準的 55%。
「當其他國家都敞開大門迎接陸客時,台灣卻在這塊拼圖上缺席,這無疑削弱了我們的觀光競爭力。」賴正鎰說道,台灣應借鏡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通過創新策略吸引國際旅客,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環境。
對此,賴正鎰提出八大建議:
(一)儘快開放兩岸團客與自由行,擴大旅遊交流:回到過去全盛時期,2015年大陸來台旅遊415萬人次、兩岸71個航點對飛、每周890個航班及47個試點城市來台自由行盛況。
(二)擴大免簽國家範圍與簡化簽證流程:台灣應擴大免簽或開放線上申請電子簽證的國家範圍,包含東南亞、中東及新興市場並簡化簽證申請流程,以降低國際旅客來台的門檻。
(三)強化國際行銷與品牌塑造:提高國際宣傳預算到30億元,加強對歐美及中東的國際行銷,不能把重心都放在東南亞或東北亞,同時以數位行銷、社交媒體及國際旅遊展,塑造台灣為「必訪目的地」形象。參考日本推廣「酷日本」(Cool Japan)的策略,結合文化、美食、科技、文創等元素,打造MIT台灣品牌,提升對等價值,吸引客人購買。
(四)發展高階醫療與健檢與特色旅遊:針對金字塔頂端消費旅客,台灣應推廣高端醫療旅遊,如健檢、牙科、醫美等,並提供一站式服務吸引歐美及中東等高消費力旅客。針對新興市場及中東旅客強化友善設施,如清真餐廳、祈禱室等。觀光署應編算製作全新的培訓素材,提供餐飲與旅遊業作為從業人員對穆斯林文化認知,並強化「台灣是穆斯林友好」目的地形象。
(五)提升觀光基礎建設:政府加速改善觀光基礎建設,例如加速完成並啟用第三航廈、優化公共交通,並在機場、車站、重要旅遊景點,提供多國語言的即時翻譯機器人或設備。
(六)提升服務品質:部分一般旅館或民宿動輒每晚收費上萬元,雖然硬裝設備到位,但人員服務缺乏溫度或餐飲品質跟不上,建議觀光局應開設培訓班,幫助業者提升服務品質。
(七)推動特色旅遊與文化體驗:台灣應發展獨特旅遊路線,強化特色體驗與國際行銷,如日月潭龍脈、能量景點、文化遺產、宗教巡禮、秘境探索、生態與美食體驗、客家或原住民部落深度體驗等,針對不同市場推動精準行銷,給外國遊客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八)加強與國際航空公司與外國旅行社合作:台灣應加強與國際航空公司與外國旅行社合作,增加直飛台灣的航班與旅遊專案套裝行程,提升國際旅客來台旅遊規劃的便利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