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逆風發展!台青開烘焙廠靠「3招」降本增效:搞得像電子廠

記者蔡儀潔/福建報導

新冠疫情令大陸許多門店大洗牌,但由台青創立的烘培品牌「薇麥初秋」,站上生鮮電商崛起的風口,不僅未停工而且工廠面積翻了6倍。幕後推手是一名嫁到福州的台灣女生,她將「食品業搞得像電子廠」大幅降低成本,推出「3個麵包9.9元(人民幣)」等高CP值產品,以面對疫後消費降級的新市場。

▲▼ 薇麥初秋,福州台青。(圖/記者蔡儀潔攝)

▲陳依媄。(圖/記者蔡儀潔攝)

齊劉海、 圓臉蛋、燦爛笑容...陳依媄以第三個女兒原型設計了品牌LOGO,身為三寶媽的她,創業初衷是因為孩子是過敏兒但又很喜歡吃麵包,因此於2017年創立了薇麥初秋,要做自家小孩能放心吃的產品。

不過,主打低糖、低油、不含防腐劑的產品起初也遭到質疑。陳依媄表示,不含防腐劑的產品很容易發霉,當時許多消費者認為怎麼其他麵包可以放7、8天,但薇麥初秋的麵包3天就壞了,所以收到很多投訴,好在健康理念的普及令產品愈加受歡迎,「還好我們堅持了。」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令無數餐飲業者哀聲遍野,然而薇麥初秋不僅安穩度過,還能快速擴展,這令陳依媄自己都想不到。

她具體闡述道,首先他們專注於做供應鏈,並未經營實體門市,其次疫情前他們就常備口罩、酒精等,因此封控時能照常運作,「那時候大家封控在家,沒什麼東西可以吃,麵包是最方便。」她以三明治為例,以前福州人不愛吃冷食,但因疫情銷量大漲。

▲▼ 薇麥初秋,福州台青。(圖/記者蔡儀潔攝)

▲工廠內部。(圖/記者蔡儀潔攝)

回想起疫情3年,陳依媄充滿感慨,當時因害怕交叉感染被封控,自己與所有員工都住在辦公室裡,貨出去人不出去,每天從早上6時工作至凌晨2時,也很幸運所有同事都安好。

說起最帶動薇麥初秋「起飛」的,莫過於生鮮電商崛起。陳依媄創業初期與福州最大的生鮮電商「樸樸」簽約,最初簽約上架條件不如現在嚴格,條件是要求合作夥伴具備標準工廠。

面對疫情結束後的新市場,消費習慣與過往大不相同。陳依媄觀察到,民眾更偏好物美價廉的產品,尤其是年輕人更注重聰明消費,因此她趁勢推出許多高CP值產品,譬如3個香腸麵包只要9.9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42元),用料卻絲毫不馬虎。

▼薇麥初秋推出高CP值產品。(圖/記者蔡儀潔攝)

▲▼ 薇麥初秋,福州台青。(圖/記者蔡儀潔攝)

打價格戰不能只是一頭熱,陳依媄主要靠3招降低成本,曾在電子業任職的她,將經驗復刻食品廠設計,拆解全部流程和每個工種,例如新人進來就負責蓋蓋子、貼貼紙、擠奶油等,「我把食品業搞得像電子廠」,且主要聘請婦女群體,她們不僅更吃苦耐勞,而且穩定性更高,不怕同行來挖角。

陳依媄接著介紹,第二、控製品類少量多產,譬如麵包類僅用一種麵團,延伸出12款不同產品、蛋糕胚底也只有2、3種;第三、實現零庫存、零消耗,烘焙業其實最怕報廢率,而「樸樸」推行當天下單當天出貨,作業很趕但不會浪費成本。

如今陳依媄的烘焙事業越做越大,福州工廠從最初的500平方公尺,成長到3300平方公尺,在廈門設立了約2000平方公尺新廠,預計今年6月投產。她向想來福州創業的台灣民眾建議道,可先找到當地組織,例如台協,能少繞很多彎路,另外可嘗試發展食品工廠,譬如粽子這一品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