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鐵腕與固執 「礦工之子」賴清德將登權力最高峰

▲準總統賴清德出席內閣人事公布記者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準總統賴清德勤政、個性嚴肅固執,如今將接掌國家大政,登上權力巔峰。(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意志堅定、個性嚴肅、處事作風強悍,經常成為黨內人士描繪準總統賴清德性格時的關鍵字。有綠營操盤手私下稱他「昭和男」,總是西裝筆挺、髮型打理俐落;當幕僚在會議中滑手機、似是沒有全神貫注,他會立刻提醒:「看著我的眼睛」,或者當場「抽考」,治軍風格相當嚴厲。

他是礦工之子,父親很早便過世,母親獨立拉拔他與其他5位手足長大。儘管出身貧寒,沒錢補習或買參考書,他仍不負眾望,一路苦讀考取台大復健醫學系、成大學士後醫學系,並赴美攻讀哈佛公衛碩士。

賴清德曾透露,兒時母親為了養家,一人身兼好幾份工作,經濟上非常匱乏,卻從不向娘家開口,這種身教影響了自己的處事原則:擔任民意代表10餘年,他出席任何婚喪喜慶不包紅、白包,中秋節等社區活動也不送東西當抽獎禮品,「當然,我沒有送東西,也不收東西」。

他靠「勤政」和「努力」成功爭取台南市民支持,設下承繼者難以突破的「賴清德障礙」。從步入政壇之始,他每周都會安排一個下午的「賴醫師時間」,為民眾解決疑難雜症,還要求助理比照病例,分類編號後追蹤列管;2016年台南維冠大樓在農曆年間倒塌,賴清德連年夜飯都沒回家吃,連續在現場待了超過一周,就連不同政黨的時任總統馬英九也表達不捨。

子弟兵立委林俊憲便曾透露,從議員轉戰立委時,賴清德傳承給自己的只有一句話:「走遍選區的99個里,把腳上的球鞋走破就贏了」。

他的努力與固執,是他從政之路上最鮮明的足跡,然而,或許也是把雙面刃。2012年天秤颱風來襲,賴清德以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提供的氣象資料,獨排眾議決定不放颱風假,當時中南部縣市僅台南市不放假,遭輿論炎上,但後來風雨的確不大,因而獲得「賴神」封號。

或如2014年為了抗議時任台南市議長李全教涉嫌賄選,他曾長達232天未踏進市議會,被監察院彈劾後,仍堅稱「若因不進議會遭撤職,優先考慮重選」,就連與賴清德素有姊弟情的時任高雄市長陳菊苦勸,也無法改變他的意志。

儘管這場政治豪賭,他賭贏了,支持者讚美他不與貪腐為伍,但反對者仍批評他因政治道德潔癖,迴避市議員監督。

2019年3月,賴清德「突襲」登記參與民進黨總統初選,正面挑戰當時準備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在這一場戰役中,幾乎所有黨公職都站在他的對立面,就連新系內部也是意見兩極,但個性執著的他不改初衷,最終因此遭遇從政以來最大挫敗,飽嘗人情冷暖。

時序拉到2022年底,當時民進黨在地方選舉遭遇重挫,賴清德接掌黨揆一職後,戮力推動黨內改革,無懼派系壓力,展現鐵腕作風與魄力強硬處理學倫案、排黑條款,絲毫不怕得罪捲入學倫案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以及英系中常委黃承國。

這種擇善固執、意志如鋼鐵般堅定的人格特質,卻讓許多人在2024年總統選戰中,對他留下單線領導、決策獨斷的印象,甚至在萬里老家違建風波上,未能在第一時間即時止血弭平爭議,一度導致選情因此陷入危機。

賴清德並不完美。他曾公開說,「我不是賴神」,他跟許多人一樣,來自平凡家庭,從醫時從病人的痛苦跟需求中精進醫術,從政後自民意當中反省、檢討、改進,藉以在承擔更大責任時,能夠撐起國家的需要,讓國家前進。

如今礦工之子即將站上權力最高峰,他將如何帶領國家?如何維持民主、和平與繁榮?如何他達成口中承諾的「壯大台灣」國家願景藍圖?2350萬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都睜大眼睛等著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