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有客當靚」2023世客博臺灣館14縣市同策展 多元面貌一次走遍

▲2023世客博臺灣館14縣市同策展

▲「適應臺灣」區以稻草製成的大型天頂芎拱藝術裝置,象徵客家在臺灣的分佈與遷徙。(圖/新聞處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展一週,總統蔡英文於18日蒞臨參展,連日來亦吸引許多民眾到位於桃園青埔主展區規劃的兩大主展館「臺灣館」和「世界館」參展。其中「臺灣館」以「扎根與共榮:有客當靚」設計出「適應臺灣」、「豐富臺灣」及「共享臺灣」三大主題,並邀集北中南東14個縣市共同策展。

共同策展的14個縣市,從雙北市都會客沿著臺三線的桃竹竹苗、臺中到南臺灣六堆地區的高屏,再進入臺九線的花東,以及南投。雲林、臺南等獨立區域,透過縣市展區的豐富樣貌,一次看遍臺灣客家在不同時代的努力與改變,更看見臺灣客家的精神與活力。

▲2023世客博臺灣館14縣市同策展

▲「臺灣館」各區策展人。(圖/新聞處提供)

計畫主持人臺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林鑫保表示,臺灣館希望展現客家文化豐富的多元性與內涵,並運用科技、五感體驗、文物與影音展出、實體互動等方式,讓民眾在寓教於樂中認識、理解客家文化的多元豐富;此外,也期待呈現客家的未來性與新美學,因此此次也運用新的材質與展示手法,各縣市的展區在內容上也有許多變化與演繹。

▲2023世客博臺灣館14縣市同策展

▲「豐富臺灣」區,以大量紙張堆疊形式,承載客家族群在臺灣的社會、政策、產業及重要的人物與事件。(圖/新聞處提供)

他認為客家新美學不僅是簡約、還有許多創意存在,走進展場即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觀看者感受客家新美學的魅力,他也期待更多人走進臺灣館,瞭解客家文化是如何豐富臺灣,如何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共享、共榮、共存。

策展人王菱檥表示,臺灣館期待從適應臺灣、豐富臺灣與共享臺灣脈絡下呈現客家的戲曲、音樂、工藝、建築、飲食、政策、產業與新創等各個面向,展示客家文化如何讓臺灣文化更為豐富,以及客家文化如何與臺灣其他族群有很好的交融、共創,一起帶領臺灣文化向未來邁進。

▲2023世客博臺灣館14縣市同策展

▲「共享臺灣」區,以旋轉互動吧檯裝置,展示臺灣客家教育、地方創生、文化等各領域的嶄新樣貌。(圖/新聞處提供)

這次臺灣館以「有客當靚」為策展主題,藉由「適應臺灣」講述客家族群扎根臺灣的生活與文化,從「豐富臺灣」展現客家族群對自身乃至臺灣的貢獻與影響,在「共享臺灣」集結當代客家族群的自信與創意。

一進到展館,就可以看到「適應臺灣」區以稻草製成的大型天頂芎拱藝術裝置,象徵客家在臺灣的分佈與遷徙、傳統生活元素的梳理,裡面展示客家的飲食、工藝、音樂戲曲等各種文物,呈現臺灣客家的特殊性與在地性。
在「豐富臺灣」區,則以大量紙張堆疊形式,承載客家族群在臺灣的社會、政策、產業及重要的人物與事件,展現臺灣客家的歷史性突破與貢獻,傳達客家改變並豐富今日臺灣的多元發展;在這一區可以透過實體書及電子書《臺灣客家名人錄》,找到具有客家血統或淵源的各領域名人。

而來到「共享臺灣」區,策展人以旋轉互動吧檯裝置,展示臺灣客家教育、地方創生、文化等各領域的嶄新樣貌,也擘劃客家文化邁向未來的豐富性。不論是客家文學作品、音樂創作、影視觀賞,都能讓人對融入現代的客家文化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已開展至10月15日在桃園盛大舉行,共規劃世界館及臺灣館2大主展館,還有8大副展館、17個衛星展館;其中臺灣館位在中壢青埔、機捷A19站週邊,週一至週四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7點,週五至週日則是從上午10點開放至晚上9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