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吼爸、吼媽 韓國「這繪本」現身說法讓親子都開心

▲▼韓國繪本《我想聽的話》,教導大人怎麼說話,孩子才會想聽。(圖/上誼文化提供)

▲韓國繪本《我想聽的話》,教導大人怎麼說話,孩子才會想聽。(圖/上誼文化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這麼簡單也會錯?」不少爸媽明知道孩子喜歡讚美和鼓勵的話,但不知不覺中成為「吼爸、吼媽」,韓國小學教師李定原最近出版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繪本《我想聽的話》,書中重現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親子衝突,再以幽默口吻,說出孩子被責備時心情,也透過現身說法告訴大人,怎麼說話,孩子才會想聽。

▲▼韓國繪本《我想聽的話》,教導大人怎麼說話,孩子才會想聽。(圖/上誼文化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國繪本《我想聽的話》,教導大人怎麼說話,孩子才會想聽。(圖/上誼文化提供)

當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時,不少家長明明知道孩子喜歡聽讚美和鼓勵的話,但仍不免不經意說出「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你到底在做什麼?」等話語,但看到孩子受挫表情時,內心又偷偷感到愧疚和後悔不已。

韓國小學教師李定原,從教學現場觀察,最近出版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繪本《我想聽的話》(上誼文化翻譯出版),書中重現生活中各種常見的親子衝突,再以幽默的口吻,說出孩子被責備時的心情。

▲▼韓國繪本《我想聽的話》,教導大人怎麼說話,孩子才會想聽。(圖/上誼文化提供)

▲不想當吼爸、吼媽,要看看韓國繪本《我想聽的話》。(圖/上誼文化提供)

比如在餐桌上,媽媽經常會說「又來了、又來了!這麼挑食,青菜都不吃,小心大便卡在你的肚子裡!」這時孩子心裡想的是,要是媽媽能換個方式說就好了。比如「媽媽小時候也不愛吃青菜。不過後來,我一小口、一小口吃吃看,結果發現青菜變得越來越好吃了。」一點同理心加上一點鼓勵,不但氣氛緩和許多,孩子也會更願意聽的。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在出版這本書時也提醒父母,親子溝通最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顆溫暖的心。回到為人父母的初衷,用平靜、平等的口氣和孩子說話,並且聽見孩子心底「最想聽的話」。這些話會讓他們感受到被愛、備受鼓舞,支持他們勇往直前、度過未來的重重關卡。這些話無時無刻像是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他們的童年裡播下快樂的種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