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兵洩密 人類大腦3000年前因「社交」集體縮小

▲▼最新研究發現人腦縮小的原因。(示意圖/路透)

▲最新研究發現人腦縮小的原因。(示意圖/路透)

實習記者徐敬璇/綜合報導

大腦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依「演化論」記載,大腦體積一直是呈現增加的狀態,但在距今不久的3000年前,卻出現集體縮小的趨勢。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以「螞蟻社會」作為研究範本,發現人腦會因社交程度改變尺寸大小。

據美國科學學會EurekAlert報導,研究人員將985個人類顱骨化石和現代人類做比較,發現人腦的體積在210萬年前和150萬年前的時段曾明顯變大,並在約3000年前集體縮小,推測事發原因和飲食營養的進步有關。

研究人員Traniello提出,如果只透過參考化石,很難找出人腦尺寸變動的根本原因,但透過研究螞蟻社會的運作,觀察牠們如何進行群體的分工策畫、生產食物,這些和人類相似的共通點,將能幫助解釋「社交」對腦部的影響。

《生態學與進化前沿》雜誌的研究表明,透過觀察織葉蟻、切葉蟻、富美家蟻的大腦尺寸、結構和能量使用,發現「群體認知」和「分工模式」會造成腦袋大小的變化,也代表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大腦會為了提升效率而縮小尺寸。

研究顯示,腦袋愈大,所消耗的能量越大,而較小的腦袋則消耗較少能量,現今人類社會的知識外化,讓個體不需儲存大量訊息,「智慧群體化」便是大腦尺寸縮小的原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